古孫
【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卫大夫王孙贾之后为贾(音古)孙氏,后随音改为古孙氏,见《姓苑》(60)、《元和姓纂》(6,7,12,21)。
历史上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①《姓氏考略》注引 《姓苑》云:“贾孙氏之后,讹为古孙氏,音亦随变。”②郑樵注云:“姬姓,王孙贾之后,亦随音改为古孙氏。” “贾近於古,故也。”
【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卫大夫王孙贾之后为贾(音古)孙氏,后随音改为古孙氏,见《姓苑》(60)、《元和姓纂》(6,7,12,21)。
历史上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①《姓氏考略》注引 《姓苑》云:“贾孙氏之后,讹为古孙氏,音亦随变。”②郑樵注云:“姬姓,王孙贾之后,亦随音改为古孙氏。” “贾近於古,故也。”
读音:tuó【音】 亦音他(Tā)(12,15)。【源】 ①春秋时晋大夫佗世卿之后(60,62)。②春秋时卫庾公之佗之后(60,62)。③春秋时楚平王之孙佗成之后,见《世本》(17)。【变】 一作它(
读音:Xué【源】 见《姓苑》(6,7,9,12,15)。出自学校官者之后(60,63)。【望】东鲁(17,418),东吴(261)。【布】安徽淮南(362)、河北卢龙(289)、江苏武进(314)、
读音:E-mùlā【综】 清驻防杭州满洲镶黄旗中有阿穆拉氏(256)。
读音:yù见《姓苑》。望出南昌,汉谕瑮,河曲人。(见《万姓统谱》)
读音:Huǎnjī【综】北魏时代北姓(44)。后改为缓氏(9,60,70)。亦作和稽(60,70),〔如稽〕(7)。按,缓稽、和稽或即同一姓之异译,参见和稽姓。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姓氏考略》收载
读音:Bā’ěrgáqìn【综】 清蒙古镶白旗、蒙古镶红旗中均有巴尔噶沁氏(260)。
读音:chuò【音】 婼氏有Chuò、Ruò二音(17,84,91)。且源出不同,参见婼(Ruó)姓。【源】①春秋时鲁大夫叔孙婼之后(17,60,62)。②战国时韩哀侯少子婼,其后以王父名为氏(17,
读音:Kělí《姓氏词典》引 《新唐书》收载,未详其源。唐代有可黎·可足。
读音:yǒu gé【源】 有鬲,夏时诸侯国,以国为氏。寒促杀夏帝相,其臣靡奔有鬲氏(故城在今山东德州北有鬲故城)(7,17,24)。一说,仲康封弟叔能于河洛(指黄河、洛水两流域之地),曰有鬲氏(60)
读音:Qiāo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