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古口引

古口引

读音:gǔ kǒu yǐn

【源】 代北人姓(7,9,27)。一说,为若口引氏衍变而成(70)。【变】 后改姓侯氏(6,17)。或改为引氏(60),或改为古氏(9),或改为古口(62)。一说,古口引氏即胡古口引之异译(27)。


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注据《魏书·官氏志》 云: “代北姓,后改为引氏。”

(按: 中华书局标点本《魏书·官氏志》 并无“古口引” 氏,而以 “胡古口引” 四字姓入列,“后改为侯氏。”其 (校勘记)载之颇详,兹节录於下。)

“胡古口引氏后改为侯氏”: 《广韵》、《姓纂》、《姓解》“胡古口引”作“古口引”; 《姓纂》、《辨证》、《氏族略》作“古引”。沈涛 《随笔·五》 以为 “今本误衍一 ‘胡’ 字”。《疏证》 以为古“”“”音通,“氏既改 ‘侯’ 明旧必有 ‘胡’ 字无疑。” 《胡姓考》据本书 (按: 指《魏书》 卷九 《肃宗纪》) 见 “胡引祖”,以为此姓当为“胡引氏”,《官氏志》 作“胡古口引氏”,盖涉上 “若口引氏” 而衍。今按: 氏既改“”,旧氏必有 “” 字之说,实不尽然,如 “出连”之改“”,“是楼” 之改“”,“土难” 之改“”,“屋引”之改“”,在读音上原姓与改姓并无关系。诸姓氏书皆无“”字。《广韵》且注明 “”字“公户切”,岂可一概视为省文或脱字? 疑 《志》本作“古口引氏”,当时又别作“胡口引”,后人旁注“”字,羼入正文。“古口引” 既亦作 “胡口引”,亦可省作“古引”或“胡引”,故姓氏或作 “古引”,而 《肃宗纪》 有 “胡引祖”。

猜你喜欢

  • 读音:Jù【综】即郰氏(60,62,63)。《左传》有鄹叔纥,即孔子父,鄹人叔梁纥也(9)。或以地为氏。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有载,其注 “郰” 云:“音 ‘邹’。《姓考》: ‘叔梁纥为郰大夫,

  • 德貢

    读音:Dégòng【综】 达斡尔族姓(莫昆名)。属敖沃勒哈拉,汉姓有多、杜等(189)。达斡尔族姓氏。出自敖拉“哈拉”,后或改单姓“多”、“杜”,盖取德贡氏之首音谐其近似音“多”或“杜”而得。

  • 斡勒忽訥兀惕

    读音:Wòlèhū'nèwùtì元代蒙古族姓氏。《中文大字典》收载,其据《元史》、《新元史》、《元朝秘史》注云: “蒙古成吉思汗母名诃额仑,姓斡勒忽讷兀惕氏。初为蔑乞部之也客赤列都之妻,也

  • 读音:Xùn/Shyun Syun【源】 楚公族之后有氏(19,21)。

  • 鄂諾

    读音:Àonuò【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二派,出萨哈连乌拉、黑龙江等地(23,63,180)。【变】 清满洲镶黄旗中有额诺氏(259),〔额诺〕似即鄂诺之异译。【人】 鄂诺西密赖,清满洲镶黄

  • 解瑟羅

    读音:Xièsèluó《姓氏词典》收载。其据《魏书》注云: “北魏时代北姓。后改为罗氏。”(按: 疑“解”乃“斛”之误,“解瑟罗”即 “斛瑟罗”之讹。姑存疑,参见“斛瑟罗”条。)

  • 读音:Jiàn【源】 《周礼》地官之属有司谏,掌纠正万民,子孙以官为氏,见《风俗通》(1,6,7,12,15)。【望】歙郡(17,418)。【布】江苏高淳有此姓(305)。【人】谏忠,汉时侍书御史(1

  • 阿勒坦多托爾

    读音:Ālètǎnduōtuōěr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列传》库库布哈·阿勒坦多托尔氏。”未详其他。

  • 受酉

    读音:Shòuyǒu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引 《姓解》曰: “后魏有受酉氏。” (按:后魏又有受酋、受西二氏,疑与“受酉”本为一姓,盖酋、酉、西形近似而错讹,真伪

  • 烏特金

    读音:Wūtèjīn俄罗斯族姓氏。汉意为 “鸭”,以为姓。《中国人的姓名·俄罗斯族》收载,未详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