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旗
【源】 春秋时齐悼公之子公旗之后,见《风俗通》(4,7,9,17)。【人】 公旗蕃,战国时田齐威王时左执法(1,4,17)。
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风俗通》云: “齐悼公子公旗之后。”系出姜姓。
战国时齐有公旗·蕃,威王时左执法。
【源】 春秋时齐悼公之子公旗之后,见《风俗通》(4,7,9,17)。【人】 公旗蕃,战国时田齐威王时左执法(1,4,17)。
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风俗通》云: “齐悼公子公旗之后。”系出姜姓。
战国时齐有公旗·蕃,威王时左执法。
读音:Ākuíní景颇族姓氏。意为 “捕鱼”,此当以业为姓。见 《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
读音:Wūyǎ【源】 清满洲八旗姓。源自辽时乌丸部,后称乌延部,当以部为氏(71)。凡十派,出哈达、德尔吉穆湖、叶赫赉谷、乌喇、哈克三、长白山、吉林乌喇、讷殷、伯都、乌喇哈达等地(23,63,180,
读音:gōng yù【音】 玉,一说音肃(Sù)(7,9,12,17)。张澍云:单姓之玉音肃,而复姓公玉之玉音玉(yù)(26)。【源】 春秋时齐湣王臣公玉冉(一作丹,误)之后(7,17)。【变】 一
读音:Chóu【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又,四川广元北筹笔驿,相传诸葛亮出师时曾驻军筹划于此,或以地为氏(62)。《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中国姓氏大全》 引 《
读音:É'nèn达斡尔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达斡尔族》援引 《黑龙江志稿》收载,或译作“斡难”、“鄂嫩”。或云,因发祥於鄂嫩江(即黑龙江之旧称),因以名族,以 (氏)族代姓;或
读音:Mǐngbù【源】西夏人姓(205)。
读音:Mùjiǎn【源】 见《姓苑》(11,15,21,63)。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 引《广韵》云: “汉复姓有沐简氏。” 《姓氏考略》亦载,其注“沐蘭(兰)”云: “一作 ‘沐简’
读音:zhì【源】 《姓苑》(21,24,60)。【布】 湖南湘潭(373)、浙江上虞(279)、江西新干(400)、宁夏惠农(旧县名,今部分归石咀山,其余归平罗)(62)、台湾台北(64,68,26
读音:Bóluónài【综】 清镶黄旗蒙古护军库苏垒之妻为博罗柰氏(260)。
读音:Wǔnàtài【综】 清驻防察哈尔镶白旗有武纳泰氏(259,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