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Fù

傅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地名为姓氏,傅说的后裔。商高宗武丁在位时国势衰微,于傅岩(今山西平陆东南)找到傅说帮助武丁兴国,修政行德,使天下大治。后世子孙以居地为姓,形成傅姓。二是以封地为姓氏,源自姬姓。黄帝裔孙大由封于傅邑,其后世子孙遂以封地为姓氏。

傅姓最早发源于今河南安阳。汉朝傅姓已迁居河南、河北、山东、贵州等地。三国时期,已有傅姓入川。魏晋之际,傅姓以陕西、甘肃东部、宁夏等地为迁居地,后东迁移居河北、山东。南北朝时期,傅姓大举南迁,或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或迁上虞(今属浙江)。唐末,傅姓进入福建,后入广东。宋代以后,傅姓人家遍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如今,傅姓主要分布在山东、湖南等省。

傅姓历史人物有傅介子,西汉大臣。昭帝时,西域龟兹、楼兰联合匈奴,杀汉使官。傅介子出使大宛,责问龟兹、楼兰,斩杀匈奴使者。后出使楼兰,设计杀死楼兰王,另立在汉楼兰质子为王。傅毅,东汉文学家。年少时博览群书,建初中,任兰台令史,拜受郎中,与班固、贾逵共校内府藏书。傅咸,西晋文学家。性格刚正,直言敢谏,疾恶如仇,不畏权贵。善为奏议谏疏,文多规诫,时人称“长虞之文,近乎诗人之作”。傅奕,唐初学者。他从社会政治经济情况出发,揭露寺院“剥削民材,割截国贮”“军民逃役,剃发隐中”等。还曾辑录魏晋以来反佛言论,编为《高识传》。

傅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八十四位。


【源】 ①古有傅国(故城在今山东枣庄南50里),舜之裔也,见《姓源》(17,62)。以国为氏。 ②夏封尧裔大由(亦作狸大繇)于傅邑(即古傅国地),因氏(7,17,21,62)。 ③商时贤人傅说之后,居于傅岩(故城在今山西平陆东25里)者,因以为氏(7,9,12,17)。 ④清时满洲人姓,世居沈阳(23)。今满族姓(344)。 ⑤清时高丽人姓(260)。 ⑥台湾土著(65)、蒙古、回(344)、彝(130)、白(140)、土(195)、土家(387)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清河(17,418),北地(69)。【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54%,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尤以山东、湖南等省多此姓。【人】 傅叟,春秋时晋人(17)。傅宽,汉时阳陵侯(15,21,69)。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东之东平,山西之大同,湖北之利川,安徽之贵池,福建之浦城,广东之新会、高要,云南之泸水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土家族、傈僳族有此姓。《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亦予收载,未详其源。

猜你喜欢

  • 读音:Yán【源】 春秋时齐毋盐大夫之后。一说,或掌盐池者之子孙以为氏(60,62)。【望】 北海(12,15,17,418)。【布】 江苏武进(314)、广东新兴(316)、河南扶沟(281)、台湾

  • 寧古塔

    读音:Nínggǔtǎ【源】 清满洲八旗姓。原系地名,后以地为氏(23)。凡八派,出宁古塔、绥分、讷殷、虎尔哈、和佟吉、倭济、萨鲁城新村、哈达等(23,63,180,260)。【变】汉姓为宁、刘(18

  • 拨略

    读音:bō lüè拨略氏后改为略氏。(见《魏书·官氏志》)

  • 瓦勒佳

    读音:Wǎlèjiā【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长白山(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长白山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 读音:Kuí/Kwei, Kuei【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

  • 读音:dàn【音】 澹氏有Dàn、Tàn、二音(60)。且源出不同,参见澹(Tán)姓。【源】 唐会昌年中,进士啖鳞为避武宗李炎之名讳改为澹氏(60)。与澹台氏所改单姓澹不同。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 读音:Xiàng项姓主要是以国名为姓氏,源于姬姓。周朝有项国,其地在今河南项城一带。后为楚国所灭,国君的子孙便以国名为姓,称项氏。另外,还有一说认为项姓出自姓,为楚国王族后裔。项姓主要发源

  • 泾阳

    读音:jīng yáng秦宣太后弟封泾阳君,因氏焉。(见《万姓统谱》)

  • 乃蠻歹

    读音:Nǎimándǎi元代“色目人” 姓氏,为元代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收载;《续通志·氏族略》译作“奈曼岱”。

  • 梅智

    读音:Méizhì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 收载; 《姓氏词典》 引 《辽金元姓谱》 亦收,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