佫
【源】 见《姓苑》(7,9,15,21,60)。【望】 代郡(17,418)。【布】 北京有此姓。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归 “入声”部,其注云: “音 ‘各’。”未详其他。《汉语大字典》、《姓氏词典》、《中国姓氏大全》 并音hè。姑兼收。
【源】 见《姓苑》(7,9,15,21,60)。【望】 代郡(17,418)。【布】 北京有此姓。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归 “入声”部,其注云: “音 ‘各’。”未详其他。《汉语大字典》、《姓氏词典》、《中国姓氏大全》 并音hè。姑兼收。
读音:qū fù【源】 古帝大庭氏(即神农氏)居曲阜,其后有阜氏、曲阜氏,见《元和姓纂》(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元和姓纂》 云: “大庭氏居曲阜,有阜氏、曲阜
读音:tuó【音】 亦音他(Tā)(12,15)。【源】 ①春秋时晋大夫佗世卿之后(60,62)。②春秋时卫庾公之佗之后(60,62)。③春秋时楚平王之孙佗成之后,见《世本》(17)。【变】 一作它(
读音:bāng【源】 见《姓苑》(7,9,12,15,60)。一说,出自孔子弟子邦选(字子敏)之后(60,62)。选一作巽(26)。【变】 避汉高祖刘邦之名讳,有改为国氏者(26)。邦作邽,误(26,
读音:Shú/Shwu【综】源出不详。上海嘉定有此姓(351)。
读音:Wòlè达斡尔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达斡尔族》引《瑷珲县志》收载,或作“倭哷”。本村名,以地为姓。后或改为单姓“吴”、“沃”。盖取“沃勒”之首音,谐以汉字“沃”、“吴”而得。
读音:Bǎidé【综】元时人姓。疑系伯德氏之异译。元至元十四年南台御史栢德思孝,见《至正金陵新志》(232,399)。
读音:nào【音】 淖氏有Zhuō、Nào二音,且源出不同,参见淖(Nào)姓。【源】 系自芈姓。春秋时楚公族之后有淖氏(8,17,60)。亦见《集韵》。【人】 淖齿,春秋时楚公族之后,后为齐相(17
读音:Jūjiū【源】 相传高阳氏之臣有且鸠氏,见《姓苑》(15,63)。【变】 后改为且氏,见《姓苑》(17,60)。
读音:sài【音】 又音Sāi (86)、Sài(16,81)。【源】①天竺胡人姓。即释种,亦称塞种(60,62)。亦见《姓苑》(6,7,12,15)、《正字通》(81)。②秦末汉初南越人有塞氏(7
读音:Wūkèdēngjí达斡尔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达斡尔族》 引 《瑷珲县志》收载,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