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黄氏日抄

黄氏日抄

九十五卷。南宋黄震(1213-1280)撰。黄震字东发,慈溪(今浙江宁波西北)人。宝祐四年(1256)中进士。历任吴县尉、抚州知州、江西提点刑狱、浙东提举常平等职。宋亡后,隐居宝幢山,饿死师事五文贯,为朱熹的三传弟子。宗朱熹之学,但不盲从,而有所立异。他认为,理既无定形,亦无终止,无所不在,无所不包,历万世而不变;道即理,即日用常行之理。道者,“大路之称”。认为孔子的“性相通”,才是最平实、正确的人性论。强调只有“敬”才能克去“己私”,达到“复礼”的目的。著有《古今纪要》等书。此书又名《东发日抄》,原为九十七卷,其中八十一卷,八十九卷。已散佚。书中凡读经三十卷,读三传及孔氏书各一卷,读诸儒书十三卷,读史五卷、读杂史、读诸子各四卷,读文集十卷,计有六十八卷,皆论古人。自第六十九卷以下,包括奏札、申明、公移、讲义、策问、书记、序跋、启、祝文、祭文、行状、墓志著录者共二十九卷。此书实为作者研究经、史、诸子的随笔札记,再断以自己的论述而成。其中有仅摘录切要数语者,有不摘一语而仅存其标目者,亦有不存标目而仅录一二字者。书中排斥佛、老之学,认为“佛、老之害极矣!”(《黄氏日抄·钦德载闲道集序》)近世佛教之害尤甚。不但愚者信之,甚至“讲明儒学者,亦或阴移其说而不自知。”(出处同上)他们虽言理,但杂禅,借儒谈佛是儒学之病。对杨时、谢良佐、陆九渊、张九成等亦颇指斥。对王安石的变法持批判态度,认为王安石破坏祖宗法度,聚敛毒民,生事开边,扰乱天下。对王充、柳宗元、叶适等学者,给予充分肯定。他认为,柳宗元《断刑论》下谓“赏务速,不必春夏。罚务速,不必秋冬”(《黄氏日抄·柳文》)论得切中要害;《六逆论》中提出的“贵不足尚”、“亲不足与”、“旧不足恃”(出处同上)的用人原则,为辨别人才的良策。称叶适的《水心别集》是“论治之书也,别集后总又其救世之策也。”(《黄氏日抄·叶水心文集》)他对朱熹校正的《阴符经》、《参同契》持怀疑态度,认为不能无疑。朱熹认为《周礼》可以致太平,他亦不苟同其说。书中解说经文,他或引诸家以羽翼朱子之说,或者舍弃朱子之说而取诸家,不坚持门户之见。《四库全书总目》评其:“盖震之学朱,一如朱之学程,反复发明,务求其是,非中无所得而徒假借声价者也。”有元刊本,明正德中刻本,清乾隆中汪佩锷校刊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易经衷要

    十二卷。清李式谷撰。李式谷字海匏。仁和人。此书为作者所著《五经衷要》(原名《五经题解》)的第一种。以康熙御纂《折中》为准,所引汉魏南北朝唐宋元明清诸儒之说,多本之《折中》,间采他说以为佐证。观其体例,

  • 蒲州府志

    二十四卷,图一卷。清周景柱纂修。周景柱字西擎,浙江遂安人。乾隆七年(1729)举人,乾隆中由中书任太原同知,月余擢太原知府。周景柱性清刚,断案如神,庭无留狱。历知宁武、蒲州二府,在蒲兴建书院以及考院府

  • 融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清刘斯誉修,路顺德纂。刘斯誉,江西南丰人,进士,知县。路顺德(1777-1862),字应侯,号松坡,广西融县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举人。著有《人镜录》、《捕蝗法》等书,与当时广西著

  • 时用集

    无卷数。清陈訏(1649-1732以后)撰。陈訏,字言扬,浙江海宁人。从师黄宗羲。与查慎行同里,相友善。故文格、诗格也受其影响,但其作品终亚于二人。康熙年间由贡生官淳安教渝。陈訏工诗文,《时用集》有正

  • 明贡举考略

    二卷。清黄崇兰撰。黄崇兰,安徽怀宁县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举人,嘉庆六年(1801)选安徽泾县教谕。作者于课读余暇,每思经义取士之风盛于明朝,因取《明史·选举志》、《科场条贯》、《贡举考》及诸名

  • 对制谈经

    十五卷。明杜泾(生卒年不详)编。杜泾西安(今属陕西省)人。本书成于万历二十二年。分列十五门,可供制科之用。

  • 广中五先生诗选

    二卷。明陈暹(1405-1496)编。陈暹,字季昭,号云樵,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所谓“五先生”,有孙蕡、王佐、黄哲、李德、赵介。五人之中,孙、王、黄、李皆仕宦;赵则隐居不出,所谓《临清集》亦不甚流传

  • 夏小正校注

    四卷。清魏本唐(生卒年不详)撰。魏本唐,字又瓶,福建侯官(今福建闽侯)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解元,曾任直隶知县,又改就教职。是书依傅崧卿注本,列举诸说,参以己见,并对正文作校订、注释。是书对傅氏以

  • 初月楼闻见录

    十卷、续十卷。清吴德旋(1767-1840)撰。德旋字仲伦,江苏宜兴人。诸生,著《初月楼集》。本书乃广读宋、明代先人小说,杂录纂辑而成。版本有民国上海文明书局石印《清代笔记丛刊》本,民国上海进步书局石

  • 谪仙楼集

    三卷。明骆駸曾(约1613前后在世)编。骆駸曾字象先,浙江武康(今德清)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太平府西北二十五里采石江有牛渚矶,矶之东有谪仙楼,以李白得名。又有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