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韩诗故

韩诗故

①二卷。清沈清瑞(约1742-约1785)撰。沈清瑞初名沅南,字吉人,号芷生,江苏长洲(今苏州市)人,沈起凤之弟。生卒年均不详。乾隆五十二年(1787)进士。少年颖慧,有小鸿博之誉。工诗文,善散曲,年未四十岁卒。著有《沈氏群峰集》、《孟子逸语》、《史记补注》、《樱桃花下银箫谱》、《韩诗故》等。是书盖以韩诗之学,绝于唐代。故其断章畸句,往往散见群书。浚仪王氏《诗考》所采己略备。因取经文字句与毛异者,皆为详注,所引之书,即条注句下。其有考证别书或参己见者,则加“案”字。凡王氏之缺者补之,讹者厘之,其余所摭内传之文及章句未详何属者,别载卷末。是书初有嘉庆元年刊沈氏群峰集本,后又有道光间刊本,光绪五年重刊本。② 二卷。汉韩婴撰,清马国翰辑。据《汉书·艺文志》,《韩诗故》原有三十六卷,另外还有《韩诗内传》四卷,《韩诗外传》六卷,《韩诗说》四十一卷,而《隋志》称有《韩诗》(薛氏章句)二十二卷,《唐志》则称有《韩诗》(卜商序韩婴注)二十二卷,主要也是薛氏章句。由于当时定《五经正义》时,专以毛诗郑笺为本,韩诗虽在,被弃之不用,到宋元时期韩诗就基本失传了,只遗留下《韩诗外传》十篇。由于时代久远,资料佚失,马国翰此书所辑内容有限,且主要辑自《经典释文》。书中引述的部分内容难以确证为韩诗。如引用“雨无其极,伤我稼穑”一句,清陈乔枞认为,“孔氏作《正义》时,韩诗尚存。若《韩诗》作‘雨无极’,且篇首多‘雨无其极’二句。《正义》何得无一语及之?”说明此书有些引证尚需推敲。此书现存版本为嫏嬛馆补校本。

猜你喜欢

  • 乐原

    旧本题为嚣嚣子撰,不著姓氏。书首为总论一篇,泛引声律身度之常论,书中也录有《通典》、《玉海》等旧文。其他如说阳律有二变,阴律无二变,不知道十二律旋相为宫,各有五声二变,所以有八十四声。如果阴律无二变,

  • 蓉渡词

    三卷。清董以宁(1629-1670)撰。董以宁字文友,号宛斋,江苏武进人。明末诸生。能诗文,尤工于词少与陈维崧、邹祗谟、黄永齐名,有“毗陵四子”之称。但其他三人皆走科举仕进之路,独以宁以诸生终老。他后

  • 黄文节公法书石刻

    六卷。清黄嵋辑其先人宋代黄文节书。此刻是于嘉庆二十年(1815)黄嵋令其子黄树苓、黄树椿购求黄文节墨迹于旧刻,由金匮钱梅溪双钩精勒、汇成大观,藏之家塾,嘱其后人世守勿替。全帖有黄书十三种、其中伪书四种

  • 周易证籤

    上经两卷、下经两卷。清茹敦和撰。此书以六十四卦证六十四卦,以甲证乙,以丙证丁。籤者即《说文》籤验也,一说锐、贯也,概有锐利而贯穿之义。此书不章解句释,亦不穷究卦象,而只言易理,以补《周易二闾记》之不足

  • 尔雅文字考

    一卷。清戴震撰。戴震(1723-1777)字东原,号果溪,安徽休宁隆阜(今安徽屯溪市)人。年二十问学于江永,中年又与惠栋、钱大昕、王鸣盛等交游。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举人,次年试礼部不第。三十八年

  • 常山县志

    六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李瑞钟修,朱昌泰纂。李瑞钟,常山县知县。此志为光绪十二年(1886)刻本。全书六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分为:卷一至九为地舆志,卷十至二十为建置,卷二十一至二十三为风俗志,

  • 列朝诗集

    八十一卷。清钱谦益(1586-1664)编。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后自称牧翁、蒙叟、绛云老人等。常熟(今江苏常熟市)人。钱谦益于天启初年就有志于仿效元好问编《中州集》的做法。一度着手编次明代的《列朝

  • 左传杜注辨证

    六卷。清张聪咸(1783-1814)撰。聪咸字阮林,号傅岩,桐城(今安徽桐城)人。嘉庆庚午(1810)举人,觉罗官学教习。《左传》之学,在汉代以郑玄、贾逵最为著名,后来又有服虔。到晋时服虔杜预注并列于

  • 妒记

    二卷。南朝宋虞通之(生卒年不详)撰。会稽余姚(今属浙江省)人,善言《易》,有文名,仕至黄门侍郎,步兵校尉,著有文集十五卷。《妒记》是专记上层妇女言行、语言应对的轶事小说集。主要内容是劝谏、讽喻上层妇女

  • 敬亭集

    十卷。《补遗》一卷。明姜采(1607- 1673)撰。姜采,字如农,山东莱阳(今烟台)人。崇祯四年(1631)进士。授江苏仪真(今仪征)县知县,擢授礼科给事中。因建言遭廷杖,谪戍安徽宣州卫。后流寓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