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朝遗忠录
二卷。明郁衮(生卒不详)撰。郁衮,嘉兴(今浙江省嘉兴市)人,明正德前后(1506~1521)人,生平事迹不详。《革朝遗忠录》采录明惠帝时“靖难之役”中死难诸臣160人,并各为之作传。而附录一卷则列降燕(明燕王,后明成祖)诸臣如胡广、黄福等后成大官者。每人传记后有的附有赞语,有的间附注。黄佐《革朝遗事》选材依据《革朝遗忠录》。
二卷。明郁衮(生卒不详)撰。郁衮,嘉兴(今浙江省嘉兴市)人,明正德前后(1506~1521)人,生平事迹不详。《革朝遗忠录》采录明惠帝时“靖难之役”中死难诸臣160人,并各为之作传。而附录一卷则列降燕(明燕王,后明成祖)诸臣如胡广、黄福等后成大官者。每人传记后有的附有赞语,有的间附注。黄佐《革朝遗事》选材依据《革朝遗忠录》。
十二卷。清张作砺修,张凤羽纂。张作砺字石斋,河北人,文林郎,顺治十七年(1660)任招远县知县。张凤羽,邑人。招远县原为掖县属罗峰镇,始于金天会二年析地置招远县,属定海军,后属莱州,明洪武初开登州为府
十卷。清朱士彦(生卒不详)撰。朱士彦字休承,号永斋。江苏宝应人,约在乾隆道光年间在世。嘉庆进士,以翰林充国史馆纂修。著成《河渠》一书,故于河淮最熟,曾上疏进河防五策。道光时累官吏部尚书。卒谥文定。是书
一卷。刘师培(详见《春秋左氏传传注例略》)撰。民国元年(1912)刘师培游四川,主持成都国学院事,兼任国学学校讲习。学生向他请教有关《左传》的问题,他就随时加以解答,记录下来共二十七条,汇为此书。他大
二卷。清毛奇龄(详见《仲氏易》)撰。此书是清人校勘《春秋》经文取得成绩之第一部。毛氏认为,《春秋》经书是依据鲁史简书修成,而《左传》则是依据各国史记之策书而作。《公羊》、《穀梁》“两家杜撰,目不见策书
敦煌写本残卷。浙江上虞罗振玉影印本,为唐入写经之一。此残卷为魏王弼《周易》注的第三、第四卷中的内容。据考证,第三卷乃唐高祖时写本,第四卷亦为初唐人所抄写,弥足珍贵。
八卷。明皇甫汸(1497-1582)撰。其生平详见《百泉子续论》辞目。是编皆为其说诗之语,分为“叙论”、“述事”、“考证”、“诠藻”、“矜赏”、“遗误”、“讥评”、“杂记”等八门。自称匡鼎说诗,人为解
三十卷。清林义光撰。林义光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是书卷首有作者自序、《略例》,并有《诗音韵通说》。每篇之下有篇义、别义、异文。篇义论该篇诗之主旨,别义则列举相关的参考资料,而异文则列举与经文相参酌之校刊
三十九卷。《附录》一卷。元郝经(1223-1275)撰。郝经字伯常,谥文忠,泽州陵川(今属山西)人。著有《续后汉书》、《周易外传》、《春秋外传》、《太极演》、《原古录》等书。仅《续后汉书》传世。《陵川
一卷。明代释如学撰。如学详见《大沩五峰学禅师语录》辞条。“五峰”即是释如学的自号。此《五峰禅师语录》是如学记述自己言论佛法的言论文集,为语录体。其内容与《大沩五峰学禅师语录》大同小异,可互为参照来读。
一卷。明末清初人贺宿撰。贺宿,字天士,江苏丹阳人,生卒年月及事迹不详。《懿安事略》记顺治十七年(1660)时,贺宿至京师,遇明时太监王永寿,问及懿安张皇后事,王永寿将李自成入京后张皇后自缢,任贵妃盛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