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明火源洁(生卒年不详)奉敕撰。火源洁系蒙古人,洪武时(1368-1398)官翰林侍讲。钱曾《读书敏求记》作“史源洁”,误。此书成于洪武二十二年(1389),刘三吾序云:“元初未制文字,借高昌之书
① 二十卷。叶梦得(1077-1148)撰。叶梦得字少蕴,号石林居士,原籍吴县(今属江苏),居住乌程(今浙江吴兴),宋代著名文学家、经学家。哲宗绍圣进士。徽宗时官至翰林学士,数上书极论时事。南宋高宗初
二卷。雍正二年(1724)世宗敬承先志,所颁行的《圣谕广训》,有汉本、有满汉合璧,及满汉别行,乃至满蒙汉三合本。前后《四库全书》皆分别著录。此满蒙合璧本,分上下两册,无汉字,系雍正朝殿本。书之格式,与
四卷。书为道光九年(1829)后修成,前有兵部奏疏,其卷一、卷二为八旗则例、卷三、卷四为绿营则例。是书反映了道光时代许多方面的社会现实,如卷一中的拿获邪教、邻境盟党人犯,卷三中的革兵为匪,兵丁结伙抢夺
三卷。明李经伦撰。李经伦事详《礼经类编》。此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共十章,一为“稽中”,二为“原明”,三为“稽圣经”,四为“原敬”,五为“慎致知之要”,六为“原内外动静之合一”,七为“原诚意”,八为
二卷。明吴子孝(1485-1563)撰。吴子孝字纯叔,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吏部尚书吴一鹏子。嘉靖八年(1529)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江南通志》称其“议论英发,为文章宏肆浩博。”吴子孝词尚能自
二卷。清朱曾武撰。曾武字圊,山东济南人。是书详论字义。有论单字者,如论“学”字、论“天”字之类;有论双字者,如论“君子”、论“鬼神”之类;有论四字者,如论“致知格物”、论“恻隐之心”之类。至于虚字,如
一卷。辑佚书,隋何妥撰,清马国翰辑。何妥字楼凤,西城(今陕西安康)人,官至国子祭酒。封襄城县公,卒谥肃。《北史》有传,称其撰《周易讲疏》十三卷、《孝经疏》二卷。《隋书·经籍志》载,《周易讲疏》十三卷,
四卷。清吴瞻泰撰。吴瞻泰字东岩,安徽歙县人,生卒年不详。本书为陶潜诗注汇集,共四卷,成书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首卷载宋吴仁杰、王质二家年谱,末卷附诗话百余条。集中诗注则采宋代汤汉、元代刘履、明代
见《女仙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