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广肘后方
见《肘后备急方》。
见《肘后备急方》。
四卷。明王樵(详见《周易私录》)撰。《书帷别记》为科举而作,故较浅近简明,有别于其所著另书《尚书日记》,故称“别记”。据清朱彝尊《经义考》,书前原有万历二十年(1584)所作自序,今本已佚该序。有明万
四卷。清严可均撰。严可均(1762-1843),字景文,号铁桥,浙江乌程(今吴兴)人,文字学家。嘉庆举人。研究文字音韵之学。主要著作有《说文声类》、《说文校议》、《铁桥漫稿》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
五卷。清代黄百家撰。此书宗旨是进一步阐发“致良知”等学说,并用清代学者刘宗周的“慎独”学说来弥补王守仁“致良知”学说的缺漏之处。书中首先论述了王守仁、刘宗周二家学说的不同之处,继而又论述了两家学说的相
六卷。明张所望(生卒年不详)撰。张所望,字叔翘,上海(今地名同)人。万历进士,官至广东按察司副使。此书为张所望之随笔札记,其中多有所考证,但采摭旧文者亦不少。内容兼涉谐谑、因果报应等杂事,有些类似陈继
一卷。汉马融(79-166年)撰,清王谟辑。马融字季长,右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人,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大师、文学家,桓帝时曾任南郡太守。他才高博洽,为世之通儒,门徒常有数百千人,著名的经学家卢
不分卷。廖平撰。此书为廖平早期著作,共十八个编目。篇首是《王制义证凡例》,体现了廖平治经的根本指导思想。据廖平之孙廖宗泽《六译先生年谱》载,廖平35岁时,经尊经同人撰《王制义征》,“以《王制》为经,取
三卷。清余澹心撰。明末,名士集于江南,余澹心以闽侨人才,来游国学,遂迁居金陵。文酒之咽、丝竹之场,皆所亲历。春灯燕子,转瞬兴亡,回溯袭游,作此记,此记分三卷,上卷记雅游,中卷记丽品,下卷记轶事,卷端自
二卷。清严昭华撰。严昭华,生卒年不详,字小云,浙江桐乡人,严锡康之妹,清代诗人。此书前有伯兄严锡康所写题词,书后有其侄严滨所写跋语,其女婿陈恩淑题写诗词四首。书末有“苏梓文阁刊版”字样。刊于光绪二十二
七卷。清叶昌炽撰。叶昌炽(1847-1917),字鞠裳,与叶德辉同族,室名花桥老屋,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为人学识出众,长于金石考证、版本目录,尤嗜校书。曾经
五卷。南宋吴棫撰。吴棫(约1100——1154)字才老,建安(今福建建瓯县)人,祖籍同安(今安徽潜山县)。重和元年(1118年)进士,召试馆职不就。绍兴中为太常寺丞,因替孟忠厚草表触犯秦桧,被罢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