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长宁县志

长宁县志

十卷,清李绍膺、吴觐光修,金试重修,谢仲坑纂,楚元士续增修,邓风续纂。金试,江南休宁(安徽休宁县)人,贡生,雍正九年(1731)知县。谢仲坑,广东阳春人,解元,雍正六年(1728)任教谕。民国三年(1914)因以江西、四川二省县名重复,改称新丰县。雍正间,修天下志,广东重修通志,檄征志稿于郡县,知县李绍膺与谢仲坑修辑,谢仲坑以纪述为底本,始成初编。吴觐光继任,以原稿相商,甫事点窜,即卸任。金试为知县,敦促修改。谢仲坑以两载之考据为考据。以十一州县闻睹为闻睹,体裁间参诸家,节目悉遵通志例。乾隆二十一年(1756)楚无士披阅县志,仅抄墨肆本而从未发刻,遂付剞劂,删繁冗,补缺略,不逾月书成。《长宁县志》雍正九年(1731)刻本。全书共十卷,分:卷一疆舆志,卷二建置志,卷三赋役志,卷四学校志,卷五职官志,卷六选举志,卷七人物志,卷八风土志,卷九事物志,卷十艺文志。此志参考嘉靖杨鸣载《惠州府志》及新修通志、府志、《韶州志》等,参考卷案,纂辑而成。其名宦列传,本县官师及院宪之功在长宁者,已入省郡志中不再传。赋役盐铁悉遵《赋役全书》。今考长宁县,诸志皆不存,独赖此志。

十二卷,清曹秉让修,杨庚纂。曹秉让,曾任长宁县知县。杨庚,江安人,博学多才。长宁县志,旧有明嘉靖间县令吴师朱所纂钞本,经兵燹散佚无存。清康熙间,叙郡志中有长宁县志一卷,乃因旧志略加增损,又一百二十年而未修。曹秉让莅任,见百余年文献,多不可稽,因请邑人杨庚为主纂,设局修志,取旧志为蓝本,增以近百年新事,遂成新志。《长宁县志》嘉庆十三年(1808)刻本,共十二卷,分为:卷一,序、例、图考、星野、沿革、疆域、形胜。卷二,山川、风俗、物产、关隘、津梁、城池。卷三,公署、学校、祠祀。卷四,坊表、兵防、赋役。卷五,职官。卷六,选举。卷七,人物。卷八至卷十,艺文。卷十一,景致、寺观、仙释、丘墓。卷十二,古迹、祥异、外纪。此志体裁无差谬,文笔亦甚雅致,众人手笔,斐然可观。尚有民国八年(1919)铅印本流行于世。

猜你喜欢

  • 易史参录

    二卷。清叶矫然撰。叶矫然字思庵,福建闽县人。顺治五十一年(1712)进士,官至乐亭县知县。该书仿照李光、杨万里二家《易传》之意,于每卦象爻名以史事证之,以为以人事说《易》才具实用意义。但所举事例不免偏

  • 人物志

    三卷。三国时魏刘邵(约182-245)所撰。刘邵字孔才,广平邯郸(今河北邯郸市西南)人。建安中为太子舍人,黄初中转尚书郎、散骑侍郎,明帝时初任陈留太守,又诏为骑都尉,升迁散骑常侍。正始中,执经讲学,赐

  • 澹斋内言

    一卷、外言 一卷。明杨继益(生卒年不详)撰。杨继益,字茂谦,松江(今属上海市)人。此书分内言、外言各一卷,内言间有考证,外言则均为语录。其议论皆以二氏为宗,其解《邵子》“三十六宫都是春”句,误以为“宫

  • 左国悉事

    不分卷。清杨一昆撰。一昆字无怪,天津(今天津)人。自弱冠教书,历三十余年,对《礼记》、《周礼》、《尔雅》、《仪礼》等书都有删本。著有《教书积德法》及《左国悉事》行于世。据自序说,五经三传,是读书人的骨

  • 列异传

    三卷。三国魏曹丕(187-226)撰。曹丕字子桓,曹操长子,曾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后立为魏太子,曹操死后为丞相。公元220年,代汉自立,国号“魏”。曹丕博学多才,《三国志》卷二《文帝纪》称他“好文学

  • 昌化县志

    ①五卷。清方岱、璩之璨纂修。方岱,直隶宛平(今北京市丰台区)人,吏员,康熙二十二年(1683)任知县。璩之璨,河南孟县人,举人,康熙二十九年(1690)任知县。此志为方岱修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

  • 麟指严

    四卷。明金兆清授,金盘参订。兆清,吴兴(今浙江吴兴)人。金盘为兆清之子。该书原为兆清口授,金盘加以参定而成。“麟指”即《春秋》经的微言大义。该书阐述《春秋》经义,主要从《春秋》中拟出题目,供读书人科举

  • 珊瑚鞭传奇

    二卷。清胡业宏(生卒年不详)撰。胡业宏,字艺塘,安徽桐城人。生平事迹均不详。乾隆三十九年(1774)胡业宏落第寓居天津,改编小说《玉娇梨》为《珊瑚鞭传奇》,凡四十出。前有蒋士铨序,对此剧作评价很高。胡

  • 残本酹江集

    ① 六卷。明孟称舜(详见《酹江集》十卷残本)编。《酹江集》原本三十卷,今存两种残本。一为十卷残本,存元、明杂剧十种。此集为六卷残本,存元、明杂剧六种,其中《狂鼓史》(十卷残本)题为《渔阳三弄》),《替

  • 春秋传注

    ① 四卷。清李塨(详见《周易传注》)撰。该书成于雍正四年(1726)。自序说,后儒治《春秋》学,拘泥于褒贬之说,对日月名氏人师等分例树标,往往与经义不合。事实上,孔子作《春秋》,观其事则成败治乱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