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长乐县志

长乐县志

八卷。清孙蕙修,孙元体纂。孙蕙,满洲镶白旗人,荫生,康熙二十五年(1686)任知县。县志宋元无考,明万历间始有成书,之后两度复修。康熙间,朝廷特谕各省进舆图册,并令郡县呈志,以成《一统志》。适孙蕙莅任,谋诸绅士,取前所修辑者,详为审阅,聘孔元体等编稿。《长乐县志》康熙二十六年(1687)刻本。全书共八卷,为舆地志、建置志、秩官志、选举志、人物志、籍产志、系年志、艺文志。此志新编续载,校诸前志,失次者序,语俚者润,字文讹错者厘正,颇为详核。全编有论,有总论,有解,有纪事,有列传论赞,殊嫌词费,而关帝世家一编,尤为创见,他志均无此例。

①二十卷首一卷。清彭光藻等修,杨希闵等纂。彭光藻,字敬轩,湖南武陵人,贡生。同治七年(1868)任长乐县知县。杨希闵,考江西新城人。长乐邑乘,首修于明弘治十七年邑人刘则和。再修于万历二年邑人郑世威。三修于崇祯十四年嘉善夏允彝。四修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安福贺世骏。彭光藻于同治七年(1868)任县令时,邑乘已百余年未修。彭氏因设局重修,历十月而成此书。同治八年(1869)刻印。共二十卷首一卷,分为:卷一各图。卷二星野。卷三地理。卷四建置。卷五田赋。卷六水利。卷七学校。卷八祠祀。卷九兵防。卷十职官。卷十一至卷十二选举。卷十三至卷十六列传。卷十七列女。卷十八艺文。卷十九艺文录。卷二十外纪。兹篇乾隆以前大抵以夏志和贺志为本,虽有增改,然内容所增不多。乾隆以后,新加纂辑者,以赋役、官师、兵防为最详。其山川志,于山则别其乡都,于水则叙其源流,非惟识名胜,亦可以识形势,皆深得志法。惟风俗志所叙述简略。全书又无金石志。各门记载,某为旧志,某为新增,亦未标出。是为小疵。② 三十卷,首一卷,民国孟昭涵修,李驹等纂。孟昭涵字北沅,湖南人,禀贡。民国五年(1916)任长乐县知县。李驹,生平不详。孟氏任知县后,以邑乘又历五十年而未修,因设局重新纂修,历十八月而成此书。民国六年(1917)铅印。其新政有不能独立一门者,如实业只有农商会所,交通只有邮局、小轮船,刑法只有拘留所,皆数语了之。将小轮船附水利,他则均附城市。兹篇最佳者为赋税志所作新旧正杂各款一览表。凡随粮捐、附加捐、酒税、船税、寺租、学租、地租、渔课等,皆列出创始年月、全年税额及收税方法等,十分详细,可供后人考镜。

①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李焕春修,潘炳勋、赖荣光纂。李焕春,字玉山,云南宝山人,进士,官长乐知县。潘炳勋,字霁堂,湖北靳水人,官长乐训导。长乐,县无旧志,嘉庆二年(1797)知县王霈霖与训导沙象乾,修草志二本,未经梓行。道光二十三年(1843)知县乔守中有《竹枝词》七十八首,分咏县事,考核未精。咸丰元年(1851)李焕春任知县,商之潘炳勋,集县中士绅,分任其事,网罗旧闻,搜求故实而编辑,于二年(1852)成书。《长乐县志》咸丰二年刻本。共十卷,凡县中沿革、天文、地理、人事,详叙颠末,或亲以说。县之分野,时久难稽,以章氏的星野察九州灾祥,后世因之,修志者多备载。长乐县居长阳鹤峰之中,以翼星分野为断,疆域沿革,《湖北通志》载:长乐元以前为荒地,明初始置五峰、深溪等长官,未为确论。此志据容美土司田舜年《世述录》,称长乐初为元夏之土官,而列五峰司于前。长乐县山脉支,来自巴蜀,水泉归于江湖,山川类,则考其形势,水则究基源流,与邻县交错的,皆详载以见接壤之要隘。物产、赋役分列于后,秩官类,文职自知县至典史,武职自千总至把总,以雍正十三年(1735)始。此志提纲挈目,缕条析分。此志凡例八条,足资考核。② 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李焕春原本,龙兆霖增补。龙兆霖,字良山,湖南宁乡人,由从九品保升,官长乐知县。咸丰二年(1852)县令李焕春创修县志,同治三年(1864)田氏族人肆扰,板遭兵燹。八年(1869)龙兆霖任知县,补刊重辑。《长乐县志》同治九年(1870)刻本。共十六卷首一卷,分为:卷一分野,卷二疆域,卷三山川,卷四沿革,卷五营建,卷六官师表,卷七武职官表,卷八物产,卷九赋役,卷十学校,卷十一礼乐,卷十二风俗,卷十三人物,卷十四至卷十五艺文,卷十六杂纪。此志纲目与李志略同,气候附分野,载长乐县高处气寒,先播种后收成,低处气暖,先收成后播种,渔湖关、通塔坪等处,地气较暖,可种两季,其余仅种一季,所种以洋芋、包谷居多。山川类附子目四十四,大半土司俗名。营建类,凡域垣、衙署、坊庙、桥梁创于前人,其年月可考者详,无考者阙,寺观、古迹亦同。碑记文词雅驯者采入艺文志,仅存基址,则附载。官师表,咸丰二年以后至同治八年止,文职自知县至典史,武职各增数十人。长乐县为川楚要道,土司时,重赋课以养壮兵,改土归流后,设镇兵以资防守,民壮、保甲与民间自卫相互表衷,军政类备录。艺文类,广为搜罗,与县事有关足为典据者,皆备录。杂记志,仿刘歆《西京杂记》、段成式《酉阳杂俎》,凡遗文秩事,散见他说,可证县事者,不分门类,汇载以扩见闻。此志补锓前志,续纪懿行,也有功于此县。

猜你喜欢

  • 就正草

    一卷。清徐玺(约1736年前后在世)撰。徐玺字不详,号雷溪,进贤(今江西省南昌市)人,生卒年均不详。雍正七年(1729)拔贡。本编乃其文集。书前有吴士玉序,而卷中有祭士玉文,殆刻在序后。收入《四库全书

  • 天问天对解

    一卷。明杨万里(1127-1206)撰。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水人。宋高宗时进士。历任太常博士,宝谟阁直学士。孝宗时任广东提举平茶盐、提点刑狱等职。正直爱国,主张抗金。曾屡次上书指摘朝政,忤权

  • 续礼记集说

    一百卷。清杭世骏(1697——1772)撰。杭世骏,字大宗,堇甫,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清经、史学家。举雍正乡试,乾隆元年(1736),召试博学鸿词,授编修,纂《三礼义疏》。改御史,条上四事忤旨,下

  • 恩纪诗集

    七卷。明朱祐杭(?一1519)撰。祐杭为明宪宗第四子。自号纯一道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封兴献王,建藩安陆(今湖北安陆)。史称其嗜诗书,绝珍玩。死后,其子朱厚熄入继大统,是为世宗,追封其为献皇帝。

  • 思恤诸公志略

    二卷。明孙慎行撰。慎行字闻斯,毗陵(今江苏常州)人。天启年间以礼部尚书追论红丸案获罪,逆党失败后得以赦免,卒谥文介,《明史》中有传。该书记明天启年间遭逆党之祸时杨涟、左光斗等人事实。对左光斗颇有微词,

  • 佳言玉屑

    一卷。清魏裔介(详见《多识集》)编。此书体例与《多识集》、《雅说集》相同,也是魏裔介的一部杂纂之作。此书收录了陈继儒《读书十六观》中十六条、安得《长者言》四十二条、严栖《幽事》中二十九条、徐太室《归有

  • 经幄管见

    四卷,宋曹彦约(1157-1228)撰。曹彦约字简甫,号昌谷。南宋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人,淳熙八年(1181)举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

  • 字统

    一卷。北魏杨承统(其生平不详)撰。《隋书·经籍志》载杨氏《字统》二十一卷,《唐书·艺文志》则谓二十卷,可见唐代已有亡佚。清代黄奭《汉学堂丛书》、任大椿《小学钩沉》、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顾震福《小

  • 明亡述略

    二卷。清锁绿山人撰。锁绿山人真实姓名事迹及生卒年月均不详。《明亡述略》记明季亡国史实,首卷述崇祯帝及辅臣周延儒、温体仁事。又述孙承宗、洪承畴、卢象升、杨嗣昌、孙传庭、蔡懋德、周遇吉、秦良玉等围剿李自成

  • 萧氏世集

    清萧伯升编。萧伯升,字孟昉,泰和(今江西泰和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集皆全录其先世诗文,包括《正固先生集》,诗文各一卷,萧岐撰。萧岐,字尚仁,洪武初年以贤名征用,授谭府左长史,后改平凉训导。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