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卷。清唐斅谦撰。唐斅谦字尗兑,湖南新化人。作者持“书莫古于易”的观点,对周易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认为“易者象也,天地间有一物即有一象”。古人于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正象外,又推广论述,使
十六卷。清杨守敬撰。杨守敬(1839-1915),字惺吾,湖北宜都人,目录学家、地理学家、金石学家。同治元年(1862)举乡试,选黄州府儒学教授,由此进入仕途。在从政的同时,勤于读书治学,著书立说,平
十二卷。明徐熥(约1602前后在世)编。徐熥字惟和,号幔亭。闽县(今福建福州)人。生卒年均不详。万历十六年(1588)举人,屡试不第。著有《幔亭诗集》等。是编辑福州一府之诗。其曰晋安,因福州在晋时为晋
一百五十卷。赵汝愚编。赵汝愚(1140一1196),南宋饶州余干(今江西余干西北)人,字子直。宋宗室,乾道(1165-1173年)进士,除秘书省正字,寻以集英殿修撰帅福建,绍熙(1190-1194)初
一卷。作者佚名。书末称世祖皇帝封道士王中立为仁靖纯素真人,故知为元人所作。书中称前至元间,又知作者当为元顺帝时人。《四库全书总目》云:“其书颇典雅可观,惟七十二福地一条,不引杜光庭书而引记纂渊海,知为
一卷。明杨抡撰。杨抡号桐庵。又号鹤溆。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人。生卒年与事迹不详。书中凡宫音三曲、商音六曲、角音三曲、征音七曲、羽音三曲、商角音三曲、慢宫调一曲、黄钟调一曲、凄凉调一曲、清商调二曲。其中
三十二卷。清许伯政(生卒年不详)撰。许伯政字惠棠,一字石云,巴陵(今湖南岳阳)人。乾隆进士。著有《易深》、《诗深》、《春秋深》等。是编主旨在于稽考经史传注中的至朔气闰是否符合实际天象并纠正记载中的误失
二卷。清蒋超(详见《峨嵋山志》)撰。作者以自己的姓氏来命名所著之说。本书分门别类杂记作者的耳闻目见,亲身经历,并附认自己的看法,并并就某些问题发表议论。内容阐述鬼怪佛学,认为儒童菩萨合而化生儒家鼻祖孔
十四种,四十九卷。清佚名编。此丛书未著编者名氏,收书以清代学者研究经史的著作为主,兼及杂家著述。其中以廖平、康有为二人著述最为重要。廖平治经前期倾向今文学,于今文学颇有贡献。康有为亦主今文之说,故二人
九卷。清程廷祚(详见《大易择言》)撰。此书为考证《春秋》经传之职官,地名、人名之作。凡《职官考略》五卷,《地名辨异》三卷,《人名辨异》三卷。《职官考略》首为数国共有之官,次为一国特有之官,皆分列排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