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卷。乾隆四十一年(1776)奉敕撰。记载明末抗清殉节志士以及死于明末农民战争和明成祖朱棣篡位时殉难者之事迹。共分三类:凡生前事迹卓著,可传之后世,而又取义成仁者,各予以专谥,共33人;生前事迹平平
十四卷。清高翔麟撰。高氏生平著述,见《说文经典字释》。是书就许书有见于他书的某即为今某字加以援引诠释,所谓“字通”指许书中某字与今某字相通。高氏为钱大昕之门人,所述皆本师承。如卷二引钱氏曰:“《说文》
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东门之栗,有践家室。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一卷。美国林乐知撰,中国蔡尔康笔述。光绪三十二年(1906)春,林乐知以中国元气未复,虎视者流复环集其旁,观衅而动,时事之危甚于洪水将至,自称拟对症下药以兴华,特撰此书,定书名为《兴华新义》。全书分意
四卷。清刘廷玑(生卒年不详)撰刘廷玑字玉衡,号在园,辽宁辽阳人,隶汉军镶红旗。康熙间由荫生累官江南淮徐道,江西按察使,《国朝诗人征略》对刘廷玑有记传。著有《葛庄分类诗抄》十四卷、《葛庄编年诗》、《在园
九卷。明戴钦(?-1524)撰。戴钦,字时亮,马平(今广西柳江县)人。与何景明,李濂,薛蕙友善。正德九年(1514)进士。官至刑部郎中,因谏大礼廷杖,创重而卒。著有《玉溪存稿》九卷。其集刻于闽者八卷,
一卷。清凌鸣喈撰。凌鸣喈字觉甫,号泊斋,浙江乌程人,以进士官兵部郎中。本书始于《虞书》,而在“禋于六宗”以下即阙,可能现存本书为未完稿。本书为凌鸣喈对《尚书》中一些有疑点的问题进行的考证。其中对《虞书
二卷。明董其昌生平见《红绶轩帖》书。此帖为明柏乡(今属河南省)吕兆熊官任凤阳巡抚时,由于其祖父、父亲及妻室等三代受到朝廷诰封,而请求董其昌作此书。该书计有诗文十六首,共二卷,且有董氏自题成书原因。与董
四卷。即《五色石》的后四卷。内容见《五色石》。紫云阁刊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
一卷。宋周密撰。周密字公谨,号草窗,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自号泗水潜夫,工诗词。此书系陶宗仪从周密《武林旧事》中辑出。原书为追记南宋盛时京师(今杭州)的情况。天基圣节即万寿节。此书详细记载了理宗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