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释大

释大

八篇。清王念孙撰。王氏生平见“广雅疏证”。《释大》一书专释字之有大义者,故名《释大》。释“大”之词,《尔雅》收三十九字、《小尔雅》收六字、《广雅》收五十八字、《毛诗传义类》收五十字、《拾雅》收九十字。而《释大》则搜辑多达一百七十六字,各依所隶之字母汇聚而训释之。此书运用因声求义方法,以“大”义为例,展转孳乳,探索语义发展规律,是一部很有价值的著作。据其自注,当有二十三篇,现在只存见、溪、群、疑、影、喻、晓、匣八篇。前七篇是罗振玉所得王氏手稿,有王氏自注;后一篇是王国维从王氏杂稿中清理出来的草稿,没有自注。王国维《高邮王怀祖先生训诂音韵书稿叙录》曰:“观先生遗稿,似尚欲为《释始》、《释君》诸篇而未就者,殊不无饿空之憾。然雅诂之繁,固不能一一为之疏释,先生盖特取《尔雅》首数目释之,以示声音相通之理,使学者推而用之而已。然则此书苟完,《释始》、《释君》诸篇苟存,亦不过示后人以治训诂之矩矱,而此残稿足以为后人矩矱者,固亦与完书无以异,盖大家之书,足以启迪来学者,固不以完阙异也”(《观堂集林》卷八)。其书“关于大字之释,如冈、山脊也,亢、人颈也,二者皆有大义。故山脊谓冈,亦谓之岭,人颈谓之领,亦谓之亢。强谓之刚,大绳谓纲,特牛谓之,大贝谓之魧,大瓮谓之,其义一也。冈、颈、劲一声之转,故强谓之刚,亦谓之劲;领谓之颈,亦谓之亢。由‘冈’之一字,孳乳为‘亢’、‘岭’、‘领’、‘纲’、‘刚’、‘’、‘魧’、‘劲’、‘颈’、‘’十字。则一百七十六字之孳乳,使牙喉八母之字,得以大备,并由此可知牙喉八母之字,皆有大之义,亦言语学上可以研究之一事也”(《中国训诂学史》)。是书收在《高邮王氏遗书》中,《高邮王氏遗书》民国十四年(1925年)由罗振玉经营付刊。

猜你喜欢

  • 林公辅集

    三卷。明林右撰。林右,字公辅,浙江临海人,生卒年不详。明洪武中官中书舍人。奉玺书行边有功,进春坊大学士,命其辅导皇太孙。后以事谪中都教谕,遂弃官归里。永乐帝即位,召之不至,以械缚至京欲官之,不屈,割其

  • 春晖阁诗钞

    六卷。清蒋湘南(1795-1860?)撰。蒋湘南生平详见《七经楼文钞》(辞目)。蒋湘南还有《关中集》、《江上集》、《燕台集》、《梁苑集》。但仅《七经楼文钞》刊行。后四集未经编次,为门弟子所钞存。此编为

  • 慈悲道场忏法

    十卷。梁代释宝唱(生卒年不详)撰。宝唱,俗姓岑,吴郡(治所在今江苏苏州)人。少怀恢敏,清贞自苦,勤田为业。靠“傍求庸书”而学,他强识文彩,铺瞻义理,愈发对佛学产生浓厚兴趣。十八岁投僧祐律师出家为僧,学

  • 说文重文管见

    一卷。近代萧道管(1855-1907)撰。道管福建侯官(今闽侯)人,为陈衍之妻室。著作尚有《列女传集解》,《然脂新话》、《诗古文辞长短句杂记》、《萧间堂札记》等。是编前有壬子(1912年)重阳陈衍序,

  • 苇航漫游稿

    四卷。宋胡仲弓(生卒年不详)撰。胡仲弓字希圣,号苇航,山西清源人。约咸淳二年(1266)前后在世。其生平仅从本编诗中得知:进士登第,官会稽知县,不久罢归,浪迹以终,故以苇航漫游名其稿。其行事则不可考。

  • 抚顺县志略

    不分卷。清程廷恒修,黎镜蓉纂。程廷恒字守初,江苏昆山人。附贡出身,宣统二年(1910)任抚顺县知县。黎镜蓉何许人?抚顺本为承德与京附属之地,设治未及四年,前迹已渺,无可稽征。前任知县赵宇航宰抚顺时,即

  • 论语注参

    二卷。清赵良猷撰。良猷字竹坡,泾县(今安徽泾县)人。以文学列名庠序。是书参照汉注以来各家,除参考何氏《集解》、陆氏《释文》、邢叔明《疏》之外,还引用了韩李《笔解》、苏辙《论语拾遗》、朱子《集注》、王应

  • 杂诫

    一卷。明方孝孺(1357-1402)撰。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正学,宁海(今浙江省宁海县)人,宋濂弟子,以文章、理学著名。建文中,官至翰林侍讲学士,改文学博士。燕王篡位后,以不肯起草登极诏书被杀,凡

  • 周子钞释

    三卷。明吕楠(见《泾野子内篇》)撰。北宋五子(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中惟周敦颐的著作最少,而宋明两代研究周子学术思想的著作最多。对“无极、太极之说”、“太极图说”、“通书表里之说”等争论数百

  • 三场通用引易活法

    九卷。不著撰者姓名。约为南宋人取说易之词,分类编次,以备场屋之用。其内容虽然都是解易之词,但其体例仍为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