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道德真经传

道德真经传

①四卷。宋司马光(见《资治通鉴》)撰。《道德真经传》又称《道德真经论》、《道德论述要》、《老子道德论述要》。汉晋以来,研究《老子》的学者聚讼纷争,其争论焦点之一就是道德是否一体。一派主张道德分见,陆德明《经典释文》及唐代传注皆从此说;另一派主张道德一贯,以司马迁为代表。司马光支持后者,认为道德连体,不可偏举,应废《道经》、《德经》之名,而称《道德论》。《道德真经传》,注疏简略。司马光注“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句,皆于“有”、“无”之后断句,与古读不同。他注疏道:“天地,有形之大者也。其始,必因于无,故名万物天地之始曰‘无’;万物以形相生,其生,必因于有,故名物之母曰‘有’。”由此可知,司马光在“有”、“无”之后断句之原由。后世研究《老子》的学者,因学术观点不同,对司马光《道德真经传》褒贬不一。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中所录《道德真经传》有“夫道德连体,不可偏举,今从本名,温公之说如此,其不曰《经》而曰《论》,亦公新意也”句,对司马光力废《道经》、《德经》篇名之举,大为赞赏。至于对“无名,天地之始”四句的断句,虽然新颖,却不符老子原意。总体看来,《道德真经传》虽有司马光的独创之见,但在学术上并没有更高的造诣。现存明《道藏》本、明《道藏举要》本。②见吕惠卿《道德真经论》。

猜你喜欢

  • 友声集

    七卷。清赖鲲升撰。赖鲲升,字沧峤,会昌(今属江西)人,生卒年事迹均不详。著《友声集》。其父赖方勃与弟赖方度辟“霞绮园”,读书其中,一时多为题咏,后鲲升兄弟复读书园中,辑投赠之作为《友声集》。是集凡七卷

  • 支遁文集

    二卷。东晋支遁(?-366)撰。支遁为东晋高僧、诗人。俗姓关,字道林,世称支公、林公,别称支硎,陈留(河南开封一带)人。一说为河东林虑(河南林县)人。家世信佛。支遁自幼天资过人,善谈名理,二十五岁出家

  • 榕堂续录

    四卷。清代蒋超伯(生卒年不详)撰。因成书时作者堂后有巨大榕树,所以命名为《榕堂续录》。此书属于札记类,主要是摘录经史诸家之书的有关内容,中间夹有作者的考证,如“山亭乡侯事为蒋家故实”等考证。全书议论平

  • 广温热论

    见《广温疫论》。

  • 积石文稿

    十八卷。《诗存》四卷。《南池唱和诗存》一卷。《鲙余编》一卷。清张履(1792-1851)撰。张履,字渊甫,初名生洲,江苏震泽(今吴县)人。嘉庆举人,以教习注知县投牒,改教谕。其人自少志圣贤之学,尤精三

  • 果蠃转语记

    一卷。清程瑶田撰。程瑶田(1725-1814)初名易,字瑶田,以字行;后更名易田,又字易畴,号让堂。安徽歙县人。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举人,选授太仓州学正。从师方粹然,又与戴震、金榜同学于江永。为

  • 字学举隅

    一卷,续一卷。清龙启瑞(1814-1858)撰。启瑞字辑五,号翰臣,临桂(今属广西)人。道光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通政司副使,江西布政使。精小学,尤深音韵,著作尚有《古韵通说》,《庄子字诂》、《经

  • 地学举要

    一卷。英国慕维廉(1822-1900)译。慕维廉,英国伦敦会教士。1846年来华,在上海传教。著有《大英国志》、《中国与福音》等书,还译有《地理全志》等书。《地学举要》一卷共分子目十二条,其内容为:总

  • 遂宁县志

    ①十二卷首一卷,张松孙等修,寇赉言等纂。遂宁县志创于明嘉靖时期,后因战乱散失。清代张文端遍访故老,广搜典籍,又重新纂辑。乾隆八年(1743)县令田朝鼎复为增辑,视旧志加详,分门凡三十六类。又四十二年,

  • 京氏易传

    三卷。西汉京房(前77-前37)撰。京房字君明,东郡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南)人。京房本姓李,推律自定为京氏。早年受《易》于焦延寿,汉元帝时以言灾异得幸,后为石显等所嫉,出为魏郡太守,卒以谮诛。京房是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