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通志堂经解

通志堂经解

一千八百六十卷。又称《通志堂九经解》、《通志堂汇刻经解》。清纳兰性德(1654——1685)刻。性德初名成德,字容若,故世多称为成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初诗人、经学家。十六岁中进士,授乾清门侍卫,屡奉使边疆,宣抚诸少数民族。一生多与文人交游,工于词作,风格近南唐后主;晚年悉攻经史,搜求宋元诸家经解,从事经学考据。作品有《渌水亭杂识》、《饮水诗集》、《纳兰词》、《通志堂集》、《全唐诗选》等。“通志堂”是性德的书斋名,《通志堂经解》一书实为性德之师徐乾学积三十年心力所辑,刊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乾隆间补刻。此书卷首有乾隆帝之旨:徐乾学阿附权门,成德滥窃文誉,二人品行本无足取,但不以人废言,故补刊齐全,订正伪谬,以臻完善。同治十二年(1873)重刻。该书共一百四十六种,一千八百六十卷,搜集宏富,凡唐宋元明关于《易》、《书》、《诗》、《春秋》、《三礼》、《孝经》、《论语》、《孟子》、《四书》等经的注释,传本罕见者,全部收入。其中有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成伯玙《毛诗指说》等,以宋元诸儒撰述为多。此书搜集宏富,但不尽精粹,也有伪书收入,如《春秋类对赋》本近类书,却汇入经解,底本也不够完善;又如《删补大易集义粹言》署性德自编,相传却为陆翼王所作。全书版取一式,不依原书行款,亦为一缺。但是许多罕传之籍,因其巨力得以刊行于世,功不可没。有清康熙十九年(1680)通志堂刊本,康熙五十二年(1713)刊本和乾隆五十年(1785)武英殿据通志堂原版重修印本,清刊沫笔校本,同治十二年(1873)粤东书局刻本,广州书局据康熙原刻本重刻本,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上海图书馆藏康熙年原刻本影印本。

猜你喜欢

  • 听香吟室诗钞

    一卷。清张佩兰(生卒年不详)撰。佩兰,字芯仙,一字韵香,江西余干人。夫妇均工诗,为俞樾弟子。光绪三十年(1904),樾年已八十有四,佩兰以七律四首为礼物,乞求受业门下,其第三首云:“求师念切到苏州,敢

  • 遂宁县志

    ①十二卷首一卷,张松孙等修,寇赉言等纂。遂宁县志创于明嘉靖时期,后因战乱散失。清代张文端遍访故老,广搜典籍,又重新纂辑。乾隆八年(1743)县令田朝鼎复为增辑,视旧志加详,分门凡三十六类。又四十二年,

  • 曹祠部集

    二卷。附《曹唐诗》 一卷。唐曹邺(约859前后在世)撰。曹邺,字业之,一作邺之。阳朔(今属广西桂林)人。生卒年不详。约三十岁时入京应试,困居长安十年,落第九次,备受世人冷眼。后得到中书舍人韦悫的赏识,

  • 史记索隐

    三十卷。唐朝司马贞撰。司马贞,字子正,自号小司马,河内(河南沁阳)人。官至散大夫,弘文馆学士。撰《史记索隐》及《补三皇纪》三十卷。生卒年不详,约开元中人。当初与张嘉会共撰索隐。有褚少孙补司马迁书,又有

  • 朱子学归

    二十三卷。清代郑端编。郑端见《政学录》条。此书专门摘录朱熹著述中的绪论部分并分类编辑而成,全书共分二十三门类,每门类为一卷。作者平生倡导程朱学说,故辑录此书以明其学。有《畿辅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

  • 尚书因文

    六卷。清武士选撰。武士选字万青,河南长葛人。武士选在卷首“自序”中称,幼时读《尚书》,每苦于时下讲义皆节节作过文,自添步障。后来读了昆山徐氏《经史辨体》中《尚书》一册,罗列前辈评语,颇为富有。然浓圈密

  • 韵白

    一卷。清毛先舒撰。先舒生平著述,见“声韵丛说”。是编杂论古韵、今韵、词韵、曲韵,与《韵学通指》相呼应。论者谓是书大抵审定今韵之功多,而考证古韵之功少,故往往知其一,不知其二焉。是编有顺治五年(1648

  • 淮城纪事

    一卷。①明不著撰人名氏。该书记甲申(1644年)春李自成率农民军进军京师,预遣部下至山东、河南充任官吏,安抚地方,四处招降。时明朝淮抚路振飞、按台王燮同备兵守御,拒不归顺,并杀害大顺遣官。李自城攻占北

  • 砚谱

    一卷。作者不详。旧载左圭《百川学海》中,既无序、跋,也没有所作年月。是书仅三十二条,杂录砚之产地及其故实。中间载有欧阳修、苏轼、唐询、郑樵诸人之说。收录既不广博,也有一些错谬疏漏。如以端溪子石为在大石

  • 曹江孝女庙志

    十卷。清沈志礼撰。沈志礼字范先,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官至广东按察使。生卒年不详。本书原为会稽人印君素初编,张噩续纂,均未成书。沈志礼乃据旧志重辑撰成。东汉会稽孝女曹娥事迹,三国魏邯郸淳所撰《曹娥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