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读经

读经

①一卷。清方苞(详见《周官集注》)撰。本书崇宋而抑汉,奉程朱以压郑玄。只有读古文《尚书》,不以朱熹所疑为是。苞根据《史记·儒林传》,“安国以今文读之,及安国自序考定文义,定其可知者”等话语,认为本文缺漫,及字体为伏生之书所不具备的,不得不稍加增损,以补足其言辞,畅达其意旨,这样就增多二十五篇,所以容易通晓。书中论“三礼”等篇,对不合己意的,强作刘歆窜入,甚至对见于《书》、《序》、《荀子》、《史记》,明显有证的,也概以为刘歆所窜入。有《方望溪先生经说四种》本。②三卷。清姚培谦(1639-1780)撰。培谦字平山,原名培本,后更名培谦,江苏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诸生,好交游,其文采名满江左。雍正中保举人材,以居丧不仕。除本书外,还著有《春秋左传杜注补辑》三十卷、《文心雕龙笺注》、《李义山诗笺注》、《唐宋八家诗》、《乐善堂赋注》、《经史臆见》、《类腋》五十卷、《朱子年谱》、《松桂读书堂集》等。本书为培谦的随笔札记,虽然缺乏心得,但引证异同,能加以选择。如读《尚书》,认为古文不伪,如果出自后人,那么必定模仿《盘诰》,诘屈聱牙,使读者望而兴叹,古文虽然文从字顺,但《伊训》、《说命》等篇,却是后人所无法伪造。所驳郝敬“人心道心”几条,都颇有见地。读《春秋》则认为僖公十四年写季姬与鄫子在防相遇,僖公十五年又写季姬嫁给鄫子,一定是错简。《左传》“以两之一卒适吴,舍偏两之一焉”,培谦驳论杜注的谬误,认为古人一车叫做“一两”,如《诗》“百两御之”、《孟子》“革车三百两”,即为明证,而楚广之制,本用一卒,因此说“以两之一卒”,其所说“舍偏两之一”,乃是车的半边为“偏”,偏五十人,今留五十人。读《孟子》根据《竹书》梁惠王、襄王在位年数订正《史记》之误。又认为齐伐燕有两件事,一件是《梁惠王篇》所载称的齐宣王,是宣王时的事,一件是《公孙丑篇》所载沈同问燕可伐否,是湣王时事。如此之类,均见其折衷之善。可惜全书大多拾人牙慧,而且时有疏谬。有乾隆刊本。③八卷。清戴大昌(生卒年不详)撰。大昌字斗源(一作斗垣),号泰之,安徽婺源(今属江西省)人。乾隆丙午(1786年)举人,大挑三等,历任舒城、怀远、宣城教谕。长于考据,最有理致。与凌廷堪友善,所著书屡引其说。年七十四卒。除本书外,尚著有《世宝录》、《醒心录》、《蓄德录》、《四书问答》等。本书通说《易》、《书》、《诗》、《三礼》、《春秋》,而不涉及历象、水道、祀享、田制、服物等类,以别于所著《四书问答》。全书为说颇多独到见解,也不拘泥于汉宋。只是说三江,力主《书》疏所引三江分于彭蠡,为三孔东入海,而以《初学记》所引“左合汉为北江,汇彭泽为南江,岷江居其中为中江”,是别无明文足据。不知两书语似相左,而义实相成,不可拘泥。说《小星》,断定为征夫早行自咏之作,且援引《容斋随笔》为证,似乎尚未考之《韩诗遗说》,韩认为是劳使臣,章俊卿、程大昌都从此说,白帖引“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归入奉使类,那么唐宋时韩诗尚存。说《秦风·无衣》,认为不是为秦君而作,王指平王。说《正月》诗,认为此篇及“数月之交”数篇,都是平王时诗。诗中“国既卒斩,褒姒灭之,周室既灭,邦国殄瘁”,都是感叹已然之词,“迁于王都”,“予未有室家”,正指东都。如此之类,都极惬当。有嘉庆十五年刊本。

猜你喜欢

  • 云梦县志略

    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吕锡麟修,程怀璟纂。吕锡麟,字柯亭,号仁止,河南新安人,附监生,官云梦知县。程怀璟,字玉农,号小宋,本县人,拔贡,官至云南按察使。明万历十六年(1588),邑人邹观光纂《云梦

  • 两朝疏草

    十二卷。顾尔行编。顾尔行,明代归安(今属浙江吴兴县)人。万历甲戌(1574)进士,官大名府推官。张瀚撰《疏议辑略》所载止武宗以前,故尔行复录世宗、穆宗朝诸疏,以续其书。明至世宗以后,纪纲日弛、议论日多

  • 杞纪

    二十二卷,清张贞纂。张贞,字起元,山东安邱人。康熙十一年(1672)拔贡。十八年(1679)召征博学鸿词科,未赴。二十四年(1685)以史馆缺员再征,御试第三名,授翰林院待诏,未就,居家著述。《杞纪》

  • 新史奇观

    见《新世弘勋》。

  • 检说文难字

    一卷。清王筠撰。王筠生平著述,见《说文句读》。据说桂馥曾有此撰。王筠在京时,稔知李璋煜藏桂氏辑本,欲观而李氏不与,便辑此本,以利初学。其例以笔画多少为次。凡隶体与篆大异者,虽不异而猝难辨者,重文之不从

  • 班范肪截

    四卷,清张笃庆撰。张笃庆,字历友,号厚斋,又号昆仑外史,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人,康熙二十五年(1686)拔贡生,善诗文,王士祯在《渔详诗话》中称其“淹博华赡,千言可以立就”。《班范肪截》一书是将两汉

  • 西河

    花貌年年溺水滨,俗传河伯娶生人。自从明宰投巫后,直到如今鬼不神。

  • 江山人集

    七卷。明江瓘(约1573年前后在世)撰。江瓘,字民莹,安徽歙县人。生卒年不详。万历间曾补诸生。因病弃举业。著有《名医类案》。是集凡诗五卷,文二卷。汪道昆为其作传,称“其少补诸生,以病谢举子业,专事吟咏

  • 四书会通

    十一卷。清吴楚椿撰。是书分《学庸会通》、《论语会通》、《孟子会通》。《学庸会通》是乾隆四十六年(1781)所刊,《论语会通》、《孟子会通》俱是抄本。卷首有楚椿自序。《大学》独有总论,其书荟萃群注,不标

  • 上池杂说

    一卷。明冯时可(生卒年不详)撰。冯时可字敏卿,号元成,华亭(今上海)人。隆庆年间进士,官至按察使。著有《众妙仙方》等。冯氏集诸家医论,于崇祯十七年(1644)撰成此书。此书为杂论医学之书,大旨偏重于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