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津逮
四卷。清潘永圜撰。潘永圜字大生,金坛人,著有《宋稗类钞》。《读史津逮》成于康熙年间,将从三皇五帝到明代的帝王分为三类:属正统者标曰世纪;属偏霸者标曰世次;僭伪叛乱及藩镇标为本末,皆详其世系,力标事实,增加甲子编年及年号考同于前。该书后附《传国玺考》、《古今教会考》。
四卷。清潘永圜撰。潘永圜字大生,金坛人,著有《宋稗类钞》。《读史津逮》成于康熙年间,将从三皇五帝到明代的帝王分为三类:属正统者标曰世纪;属偏霸者标曰世次;僭伪叛乱及藩镇标为本末,皆详其世系,力标事实,增加甲子编年及年号考同于前。该书后附《传国玺考》、《古今教会考》。
四卷。明陶宗仪(1316-?)撰。陶宗仪字南村,号九成,台州黄岩(今属浙江)人。元末举进士不第,明洪武中曾任教官。洪武二十九年(1396)率诸生到南京赴礼部试,赐钞而归。宗仪学识广博,不但长于诗文,精
三卷。清裘凌仙(?-1906)撰。裘凌仙,字筱芸,广陵(今扬州市)人。嫁广平秦太守。裘凌仙自幼聪颖,十三岁能诗,十五岁能文章。博览经史,下笔千言不加思索。裘凌仙自言其馆曰:“明秋盖以秋气清明,足以振豪
二十卷。明宋征璧撰。徵璧原名存楠,字尚木,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此书类读书札记,节略《左传》中有关兵事而成,论其成败得失,欲为后世鉴。《四库提要》谓春秋时车战,与后世迥异,书中引以谈兵,殊为不达时变。
八卷。元代王充耘撰。充耘字耕野,吉水(今属江西)人,元统二年(1334)进士,授承务郎、同知永新州事。后弃官养母,著书授徒终老。著有《读书管见》二卷(《四库全书》亦收)、《四书经疑贯通》八卷。元代科举
简称《开元录》。佛教经录,二十卷。唐代释智升(生卒年不详)撰。智升学识高超,精通律学,擅长文史。曾于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中,住长安崇福寺。《开元释教录》于开元十八年(730)撰成,此外还著述有《开元释教录
见《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
一卷。清吴俜(其生平未详)撰。吴俜为广东鹤山(今高鹤县)人。是编亦专论六书之假借,其大旨谓古人字少,故依傍同声而寄其事。其说曰:“凡事物之无字者,皆得以寄之,此假借之本义。中古以后,文字日孳,古无其字
六卷。清黄嵋辑其先人宋代黄文节书。此刻是于嘉庆二十年(1815)黄嵋令其子黄树苓、黄树椿购求黄文节墨迹于旧刻,由金匮钱梅溪双钩精勒、汇成大观,藏之家塾,嘱其后人世守勿替。全帖有黄书十三种、其中伪书四种
四卷。清沈善宝(1808-1870?)撰,沈善宝,字湘佩,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江西义宁州判沈学琳之女,吏部郎中武凌云之继妻。清代爱国作家。自幼承家学,十二岁即工诗词,后精书画。随丈夫到山西、朔平、太
二百六十五卷。明胡震亨编。胡震亨字孝辕,号遁叟,赤城山人。浙江海盐人。生卒年未详。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进士。官累兵部员外郎。著有《海盐县图经》。其所撰《唐音统签》一千二十七卷,以十干为纪,即甲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