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文长笺

说文长笺

一百四卷。明赵宦光(?-1625)撰。亦作赵颐光,字凡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与妻陆卿子隐于寒山,读书稽古,精于篆书。著作尚有《六书长笺》、《篆学指南》等。此书以宋李焘《说文解字五音韵谱》为底本,而凡例乃称“徐铉徐锴奉南唐敕定”,对于《说文》源流暗昧不明。所列诸字较之原书多所增删,增者加方围于字外,删者加圆围于字外。字下之注谓之“长语”,所附论辨谓之“笺文”,故名“长笺”。然而所增之字,往往失画方围,与原书混淆;所论所注,又殊多疏误。顾炎武说:“万历末,吴中赵凡夫宦光作《说文长笺》,将自古相传之五经,肆意刊改,好行小慧,以求异于先儒,乃以‘青青子衿’为淫奔之诗,而谓‘衿’即‘衾’字,如此者非一。其实四书尚未能成诵,而引《论语》‘虎兕出于柙’误作《孟子》‘虎豹出于’。然其于六书之指,不无管窥。而适当喜新尚异之时,此书乃盛行于世,及今不辩,恐他日习非胜是,为后学之害不浅矣。故举其尤剌谬者十余条正之。”顾氏所谓“尤剌谬者”是:谓“瓜分”之“瓜”当作“爪”,而不知“瓜分”字见《史记·虞卿传》及《汉书·贾谊传》;谓:“灶突”之“突”当作“”,而不知“灶突”字见《汉书·霍光传》;“民愁则垫隘”见《左传》,“鹊丑其飞也”、“驠马白州也”并见《尔雅》,而以为未详;顾野王陈人也,而以为晋之虎头;陆龟蒙唐人也,而以为宋之象山;王筠梁人也,而以为晋;王禹偁宋人也,而以为南朝;汉宣帝讳“询”,而以为讳“恂”;汉平帝讳“衍”,而以为讳“衍”;夏州至唐始置,而以为中国称华夏从此始;叩地在京兆蓝田,而以为地近京口,故从口。此书正文共百卷。另有四卷居于卷首。卷首上前列《解题》一卷,载其平生所著字学之书七十余种;次列《凡例》一卷,次列《说文》原序、宋初官牒,附以自撰《通误释文》及徐锴《部叙》二篇,共为一卷。卷首下列其少时所撰《子母原》一篇,又取《说文》540部原目撰《说文表》,合为一卷。《四库提要》据安徽巡抚采进本著录于《存目》中。

猜你喜欢

  • 陶庐杂咏

    见《陶庐杂录》。

  • 词林韵释

    见“菉斐轩词林要韵”。

  • 开方别术

    一卷。清华蘅芳(详见《代数术》)撰。《开方别术》即“数根开方术”,专论解整系数高次方程问题,写于1872年,书前有清李善兰写的序,在序中评此术是“别开生面,较旧法简易十倍”。书中共列出二十个高次方程,

  • 震川文集

    三十卷。《别集》十卷。明归有光(1506-1571)撰。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今属江苏省)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1540年)举乡试,上春官不第。徙居

  • 周易集义

    八卷。清强汝谔撰。强汝谔字原,潥阳人。曾官震泽训导。此书宗尚程颐《易传》,以阐发义理为主。其说除引用明代来知德的错综说、清代王夫之的系辞释说之外,于汉儒易学中的互体、卦变、五行、飞伏、爻辰、纳甲、卦气

  • 芥隐笔记

    一卷。南宋龚颐正(生卒年不详)撰。龚颐正字养正,本名惇颐,因避光宗讳改。和州历阳(今安徽和县)人,一说处州遂昌(今属浙江)人。龚颐正以学问文章知名当世,曾著《元祐党籍列传谱述》淳熙中,为史院编辑《四朝

  • 二温诗集

    四卷。本书由《太谷诗集》和《中谷诗集》组成,各为二卷。《太谷诗集》,明温新撰;《中谷诗集》,温秀撰。温新,字伯明,河南洛阳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户部主事。温秀,字仲实,生卒年不

  • 王侍御集

    七卷。明王瑛撰。王瑛,字汝玉,无锡(今江苏无锡)人。生卒年均不详。嘉靖进士。官至监察御史。著有《王侍御集》,是集凡七卷。为其子鸿胪寺主簿王同谷所刊,盖欧大任所选定。前二卷为古体诗,后五卷为近体诗。集前

  • 下武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三后在天,王配于京。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维则。媚兹一人,应侯顺德。永言孝思,昭哉嗣服。昭兹来许,绳其祖武。于万斯年,受天之祜。

  • 紫藤馆诗草

    一卷。富察敦崇(生卒年不详)撰。敦崇,满族,世居京师。家中有书斋名为“紫藤馆”。故以名集。是集所录自光绪三十二年(1906)至宣统三年(1911)之诗作,共一百三十三首。附录诗三首,集中《哭兄及哭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