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诗推度灾

诗推度灾

① 一卷。明孙珏辑。谓或齐诗授受之遗。所辑共计十二条,没有注明出处。现据考证,首条“阳本为雄”等二十五字,引见《太平御览》,“雄雌俱行”等二十四字,引见《广雅·释天音义》,“惟上天下地”等八字,引见《太平御览》,而《说郛》则引作“璇玑铃”,不知谁对谁错;“月三日成魄”条,引见《事类赋·天部》;“关雎有原”条,引见《太平御览》;“邶国为结蝓之宿营室之精也”条,“邶结蝓之宿”,见李淳风《己巳占》,“营室之精也”,应当是注,此处属于误引;“庚者更也”条,见《魏志·文帝纪》;“上出号令”条,前三十三字,引见《初学记》,“诗曰”以下文字,似乎不是纬文;“百川沸腾”条,引见《诗正义》;“挠弱不立”条,引见《太平御览》。其余各条无可考。该辑本有《古微书》本行世。②一卷。清黄奭辑。所辑共计四十二条。赵在翰、马国翰两辑本所辑录的条文,该本均收入,其中赵在翰辑本赵氏按语4条,该本收入时都隐去了赵氏之名。引“开元占经”条文,比马国翰辑本要详细一些。例如,“有继周而王者”条、“外规有云”条、“百姓空虚”条、“上出号令”条等,都增加了根据清河郡本辑录的内容,其中又有许多其他辑本所没有的文字。该辑本有汉学堂刊本行世。③一卷。清赵在翰辑。所辑共计二十条,均注明出处。“上清下浊”等八字,引见《太平御览》,而赵氏只引了《古微书》;又“外规有云”条,亦引《古微书》。另外,“庚者更也”条,赵氏认为是“孔门弟子尊师之记”;“阳生酉仲”条,赵氏认为“阴阳以形气言”;“关雎有原”条,赵氏认为“与诗叙忧在进贤义合,八当作九,注义亦本叙说;“邶结蝓之宿”条,赵氏认为“结”应当是“蛣”等等,赵氏的见解都是正确的。该辑本有七纬本行世。④一卷。清马国翰辑。所辑共计四十三条,均注明出处。只有“雄雌俱行”等二十四字,没有注明出处,现据考证,此条引见《广雅·释天音义》。另外,“作邑于丰”条、“契母有娥”条,也没有注明出处,大概转引自《古微书》。其中“日蚀君伤”以下十二条条文,引“开元占经”,都是其他辑本所没有的内容。该辑本有玉函山房刊本行世。⑤一卷。清乔松年辑。所辑共计十六条。该辑本有些引证似不妥当,例如“邶国为结蝓之者,营室之精也”条,乔氏引杨升庵《丹铅录》,似乎就没有必要。“邶结蝓之宿”见李淳风《乙巳占》,其中注有“营室星”三字,“营室之精也”五字与“营室星”三字,文字上虽则略有不同,但意义上是相同的。所以,这几个字应该是注语,而不是纬文。该辑本有纬捃本行世。

猜你喜欢

  • 学诂斋文集

    二卷。清薛寿(1812-1872)撰。薛寿字介伯,晚字斫伯。江都(今江苏)人。道光间诸生。专研《说文解字》,于音韵学造诣尤深。诗以声情为主。受知于张之洞,主讲经心书院。著有《续文选》、《古字通》、《读

  • 梁京寺纪

    一卷。不著撰人。此记无著述时间。此记升元寺条中,记载李玉时期升元阁仍存在,此梁朝文物,故推断此记为宋代初年手笔。是篇记梁代诸寺院,文笔雅洁。唐代释清澈著《金陵寺塔记》30卷,收入《唐书·艺文志》中,是

  • 不易心堂文集

    一卷。清吴獬(生卒年均不详。)撰。吴獬字凤孙,湖南临湘(今属湖南省)人。光绪进士。官至广西荔浦县知县。吴獬以时文名噪于世,有才子之目。著有《不易心堂文集》、《不易心堂诗集》。此集系吴獬卒后,由其门弟子

  • 笔峰存稿

    五卷。明王凤灵(约1531前后在世)撰。王凤灵,字应时,自号笔峰,莆田(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官至广西布政司参政。其人官刑曹时,曾疏论宦官张锐、都督钱安大辟之不当赎,及

  • 化书新声

    明王清一(生卒年不详)撰。关于清一的情况,史籍记载极略。书中自序作者自称先天风雷侍者,言万历壬辰(1592),“自京师奏太后,请武当山《道藏》经回。”可知其为明神宗时人。《化书新声》是清一取五代时谭峭

  • 孙月峰评经

    十六卷。明孙矿(生卒年不详)撰。矿字文融,号月峰,余姚(今属浙江省)人,万历二年会试第一,累官至南京兵部尚书,事迹见《明史·孙矿传》。除此书外,还著有《绍兴府志》、《书画跋》等。此书包括《诗经》、《书

  • 通鉴纲目三编

    即《御定通鉴纲目三编》。

  • 四书闲笔讲义

    四卷。无名氏撰。是书卷一为《大学》、《中庸》,卷二至三为《论语》,卷四为《孟子》。就四书中指一句、一节或一章,以俗语说之。理所不能达者,设譬以达之。有甚切者,也有泛滥而不当者。说“天命之谓性”句最详,

  • 少子

    一卷。南齐张融(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张融,字思光,吴郡(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官至司徒右长史。据《南齐书·张融传》记载,张融玄义无师法,而神解过人,白黑谈论,鲜能抗据。张融有文集数十卷行于世,

  • 董子文集

    一卷。汉董仲舒(前179-前104)撰。(董仲舒生平详见《春秋繁露》辞目)。据《隋书·经籍志》载董仲舒集一卷,又注曰梁二卷。《旧唐书·经籍者》、《新唐书·艺文志》俱仍载二卷。《宋史·艺文志》又作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