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证类本草

证类本草

三十卷。宋唐慎微(约1056-1093)撰。唐慎微,字审元,蜀州晋原(今四川崇庆县)人,后迁居成都。唐慎微出身世医之家,勤奋好学,精研本草,不愿为官,酷爱经方,为人治病,有求必应,不取酬金,唯重名方秘录,经年积累,得民间医方并本草文献资料甚丰,在此基础上,将《嘉祐本草》与《本草图经》合为一体,于元丰五年(1082)编成《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此书收载药物一千五百五十八种,其中有作者新增列四百七十六种;载方及方论共四千余条。有些药物如灵砂、桑牛等为此书首载。书中对药物主治、归经等理论详加阐述,并区分药物产地、品类,说明药性及采收、炮制方法等,更附以图示,便于识别、应用。该书保存了丰富的民间方药经验和大量的古代典籍资料,反映了宋代本草学的最高成就,是我国药物学史上十分重要的一部著作。明代著名药物学家李时珍说:“使诸家本草及各药单方垂之千古不致沦没者,皆其功也。”此书宋时已有三十卷、三十二卷两种版本。宋大观二年(1108)经仁和县尉艾晟修订并序,题为《大观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后世称《大观本草》,共三十二卷,颁行全国,而为官修本草。宋政和六年(1116)又经提举医学曹孝忠等奉旨校正润色并序,改题《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即《政和本草》。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经王继先等修订,题为《绍兴校订经史证类备急本草》。金大定己酉(1189)张存惠又将寇宗奭《本草衍义》随文散入,增订改名为《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三十卷,此本流行最广,《四库全书》即据此著录。有平阳张存惠刻本(金本)善本残卷,分藏于北京图书馆和美国国会图书馆;明刊善本多种,分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和美国国会图书馆;清光绪三十年(1904)武昌柯逢时影宋并重校刊本(《大观本草》);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猜你喜欢

  • 嘉祥县志

    ①六卷。明龚仲敏纂修,清张太升续修,董方大续纂。张太升,霁旭,辽东人,贡士。顺治五年(1648)任嘉祥县知县。董方大字集之,拔贡出身,邑膳生。考嘉祥县志,创修于明万历县令龚仲敏。龚志为初修,所取为《东

  • 沃史

    ①二十六卷。明赵彦复纂修。赵彦复字微生,河南杞县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授宝坻知县,三十六年(1608)调任曲沃,任满擢户部主事。在曲沃任知县时,廉敏有治,延邑人阎光重辑沃志。按沃地古为绛县

  • 玉雪斋诗集

    三卷。明虞谦(1366-1427)撰。虞谦,字伯益,金坛(今江苏南京)人。洪武二十八年(1395)由太学生擢刑部郎,出知杭州府。永乐十六年(1418),命督漕运,后召为大理少卿,进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仁

  • 割症全书

    七卷。美国嘉约翰(详见《医理略述》)译。所谓割症,即我国所说的外科医术。此书前有嘉约翰自序,序中又以炎症名此书,可见嘉约翰认为炎症为百病之总纲,无论内外损伤,皆可发炎。此书刻于光绪十六年(1891)。

  • 朱文定公集

    十卷。清朱士彦(生卒不详)撰。朱士彦字休承,号永斋。江苏宝应人,约在乾隆道光年间在世。嘉庆进士,以翰林充国史馆纂修。著成《河渠》一书,故于河淮最熟,曾上疏进河防五策。道光时累官吏部尚书。卒谥文定。是书

  • 八阵合变图说

    一卷。明龙正撰。龙正生卒年不详。《四库提要》云:正,武都人。正德中,莱阳蓝章巡抚四川,驻兵汉中。遣人至鱼复江图八阵垒石。正时在章幕中,遂推演为《图说》,刊于蜀中。此书首述八阵号令,并附八阵图。次述八阵

  • 帝皇龟鉴

    三十四卷。宋王钦若(962——1025)撰。王钦若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淳化进士。历任参知政事、判天雄军、判尚书都省、枢密使、同平章事、判杭州等,曾领修《册府元龟》。此书,宋以来史志书目

  • 峨眉县续志

    十卷图一卷,清李锦成修,朱荣邦纂。李锦城,德化人,曾任峨眉县知县。朱荣邦,泸州人,举人,教谕。宣统二年(1910)李锦成任知县后,见邑志自前令王燮纂修后,已近百年无人续修。而时事变迁,沧桑屡改,历久事

  • 万历等年乡试录

    附崇祯十二年(1639年)陕西乡试录。编者不详。明代以省为单位大都有登科录乡试册,一般记有考试官人数、同考试官人数、中式举人姓名人数等。此书主要汇集了万历年间的部分乡试录。现存有明刻本。

  • 诗学权舆

    二十二卷。明黄溥编。明有两个黄溥。其一浙江鄞县(今宁波)人。著有《简籍遗闻》。此黄溥,字澄济,自号石崖居士,江西弋阳人。生卒年不详。正统年间进士。官至广东按察使。是书兼收各体,各为注释。书中分为名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