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论语稽求篇

论语稽求篇

七卷。清毛奇龄(1623-1713)撰。毛奇龄字大可,一字齐于,号初晴,又号西河,清经学家、文学家,浙江萧山人。曾任翰林院检讨、明史馆纂修官。学识渊博,贯通群经。其治经重在以经解经,而不自立己说,以此经质诸彼经,无可索解之时,方取汉、唐、宋诸儒之说以解之,其中又重汉儒不重宋儒。于朱子攻击颇力,认为宋人依归道学,实非圣学。毛氏学问淹博,然而喜标新立异,于前人多有非诋,自己考据失实之处亦甚多,因而屡遭后人非议。著述甚丰,计有《推易始末》、《仲氏易》、《河图洛书原舛编》、《太极图说遗议》、《春秋毛诗传》、《春秋属辞比事记》、《乐本解说》、《古今通韵》等十余种。本书是作者专为驳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而作。他在《自序》中说:“今之习《论语》者未尝于新旧两注有所窥见,一遇引经辄墨守《章句》,以为功令所在,不可逾越。是徒以一时肄业之故而反欲废千圣百王之所说,不可也。”因而辑《鲁论》所记者汇为七卷,名曰“稽求”,取考稽以求义类之真者之义。毛氏书中旁征博引,罗列资料颇为宏富,于礼仪、军制、方名、家教、文体、词例,无不反复推勘,以证朱注之讹,而申己论之确。但他恃学好辨,难免有牵强附会、推求不当之处。李慈铭《桃花圣解庵日记》云:“此书佳处固多,然……臆造典故,绝无依据。……此等恃其博辨,疑误后人,不可以不正。”周中孚、全祖望、梁启超等对毛氏也有类似的批评。

猜你喜欢

  • 读左卮言

    一卷。清石韫玉(1756-1837)撰。韫玉字执如,号琢堂,吴县(今江苏吴县)人,乾隆庚戌(1790)一甲一名进士,授编修,历官山东按察使,降编修。著作刊为《独学庐全稿》。《读左卮言》是读书随笔所记,

  • 冯氏校定玉台新咏

    十卷。清冯舒校。冯舒生平见《二冯评点〈才调集〉》条。本书为冯舒侄子冯武所刊。徐陵《玉台新咏》久无善本,明人所刻,多以意增审,全失其真。后赵宦光得宋嘉定八年(1215)永嘉陈玉文刊本翻雕,世乃复见原书。

  • 分毫字样

    一卷。无撰人名氏,清马国翰辑本。马氏序曰:“《分毫字样》一卷,撰人缺。按《唐志》有欧阳融《经典分毫正字》一卷。《崇文书目》曰:唐太常博士欧阳融撰《辨正经典文字》,使不得相乱。篇帙今阙。全篇止《春秋》中

  • 清芬楼遗稿

    四卷。清任启运(1670-1744)撰。任启运,字翼圣,世称钓台先生。荆溪(今江苏宜兴)人。年五十九岁始中举,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授翰林院检讨。乾隆朝累官中允、侍讲学士、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宗人

  • 愚斋反经录

    十六卷。清代谢王宠撰。谢王宠字愚斋,陕西人。全书主要论述儒家为学之道及易理、性理之说等内容。其中卷一至卷四为“论语尊注解意”,卷五为“《小学》、《大学》、《中庸》、《孟子》指要四种”,第六卷为“《孝经

  • 万年觞

    清朱素臣撰。朱氏生平见《十五贯》。此剧叙刘基居日郊行,于丘阜侧拾得瑶觞一个、剑一把、天书三卷。瑶觞上镌有“天子万寿”四字样。其字全是古文,不可辨识,而末还有一行楷书六字,云:“欲贯通,访卧龙。”刘乃访

  • 论语集注训诂考

    二卷。清潘衍桐(详见《朱子论语集注训诂考》)撰。是书为衍桐视学时,命诂经精舍诸生撰写。后经衍桐细加搴采,定为二卷。其中间有援引诸生之说。《朱子集注》有的用古论,有的用诂训,有的以经群诸子转相证明。潘氏

  • 河干问答

    不分卷。清陈法撰。陈法,字定斋,贵州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检讨。五十六年(1717)充顺天府乡试同考官,五十九年(1720)充会试同考官。雍正初特旨举翰林才堪部务者,

  • 千古辨疑

    七卷。明陈锡(生卒年不详)撰。陈锡,字南衡,天台(今属浙江省)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此书为辨证经籍疑义而作,其中天文一卷、地理一卷、诗一卷、书一卷、律吕一卷、春秋一卷。《四

  • 秋红丈室遗诗

    一卷。清金礼赢撰。生卒年未详。金礼赢字云门,号五云,一号昭明阁内史,山西山阴人。王良士之妻。早卒,时年仅三十六岁。金礼赢幼迷翰墨,和王良士结婚后,益以诗文书画相商榷,志趣高远,二人亦自负不凡。性喜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