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虞乡县志

虞乡县志

①十二卷。清周大儒修,尚云章等纂。周大儒字宗鲁,四川广安州人,乾隆二十一年(1756)举人。乾隆四十九年(1784)任虞乡知县。尚云章字汉辉,邑人,贡生。按虞乡之设,始于后周,隋、唐、宋、五代皆因之,自元至元三年,省虞乡入临晋,明、清初又因之。至雍正八年(1651),复设虞乡旧治,故虞乡在明及清初均未修志。雍正八年,知县刘培元及邑人王子山,虽有纂述,亦未成书,不得梓行。乾隆四十九年,周大儒任知县,得知无邑志。越五年至五十四年(1789)夏,乃集士绅商议修志,博采前令刘培元等序,合之通志、府志、临晋志,同异互参,分类记载,遂成此志。《虞乡县志》乾隆五十四年(1789)刻本。全书十二卷,十二门,分为:卷一舆地志,卷二建置志,卷三职官志,卷四赋役志,卷五祀典志,卷六学校志,卷七选举志,卷八人物志,卷九列女志,卷十方外志,卷十一艺文志,卷十二拾遗志。此志大体精备可读,尤以舆地志中山川类,独能博引古籍,考核严确。如方山下注有:“即山海经之擅首山也,水经注又名盐道山。”五姓湖下注有:“在县西北三十里涑水姚暹经流之所,古名张扬池。”又引水经加以论证:“涑水南过解县东,又西南注于张扬池者。”。诸如此类,此编深稽详考,多所引证,大可览读。②十二卷,首一卷。清崔铸善修,陈鼎隆、全谋储纂。崔铸善字子陶,河北庆云县人。出身监生,光绪五年(1879)任虞乡县知县。陈鼎隆字黄实,解州人,王官书院山长。全谋慥字幼常,邑人,候选训导。光绪初年,崔铸善上任后,大府议修晋省通志,檄饬邑志,一律修葺。光绪十年(1884),开局修志,铸善主其事,陈鼎隆、全谋慥操笔删疑存信,核实稽真,历数月志稿成,十二年(1886)梓行于世。《虞乡县志》光绪十二年刻本。此志仅在增修旧本,体例完全承袭旧志,且旧本已修者,即用原版补印,旧本以后者,则用新版增刻。旧志创修于乾隆五十四年周大儒,又近百年未修,代远年湮,考征殊非易事,乃邀邑绅博采广搜,以期显微阐幽,举凡事之可法可传者,悉于旧本,分门增续,删疑存信,往哲前征。如孝友、节义、轶事文章,取有关正人心、励风俗者,尽为修明而表章之。又如户籍、赋税、徭役、政令情况,亦俱详纪而靡遗,此志记载详明,文辞典雅,令阅者了如指掌。

猜你喜欢

  • 道藏

    一千四百七十六种,五千四百八十五卷。无编辑者姓名。道家经典之汇集,始于六朝,汇辑成“藏”,则在唐代开元中。藏经刊印始于宋徽宗年间的《万寿道藏》,后来金元各藏均以此为蓝本。明代《正统道藏》一千四百二十六

  • 茶史

    二卷。清刘源长撰。刘源长,字介祉,淮安(今江苏淮安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著有《茶史》一书。是书卷端题名,自称为“八十翁”,由此可知此书为刘氏晚年而作。书的上卷,主要记载茶品;书的下卷主要记载饮茶

  • 圣宗集要

    八卷。清费纬祹撰。费纬祹字约斋,鄞县(今浙江宁波)人。生卒年不详。本书记载上古至明代大圣大贤及讲学诸儒的事迹,重在宣扬道家思想,认为伏羲、黄帝皆活二百岁,颛顼、舜、禹皆百余岁,伊尹百岁,周文王、周武王

  • 寄簃文存

    八卷。清沈家本(1840-1913)撰。沈家本,字子惇,别号寄惇,吴兴(今浙江湖州)人。清法学家。光绪九年进士,历任天津知府,刑部左侍郎、法部右侍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任修订法律大臣、资政院副

  • 连山归藏逸文

    一卷。清观颒道人录,辑佚书。道人为闽中人,姓名、事迹不详,所辑二《易》之文颇简略,远不如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本,而且所录多残篇断句,也不注明原本,较为混乱。从内容上看,所录二《易》皆据清初瞿昙谷校

  • 郑康成年谱

    一卷。清沈可培撰。可培字向斋,浙江嘉兴人。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进士,曾任江西上高知县,罢官后掌教山东泺源书院。谱主为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此谱事实据郑玄本传,岁

  • 书经集传

    见《书集传》。

  • 读风偶识

    四卷。清崔述(1740-1816)撰。崔述字武承,号东壁,直隶大名(今属河北)人。清代史学家,乾隆二十七年(1762)举人。曾任知县。治学以经为主,致力于疑古、辨伪、考信。考辨先秦古事,一切取信于经,

  • 鲁文恪存集

    十卷。明鲁铎(1461-1527)撰。鲁铎,字振之,号莲北,景陵(今湖北景陵县)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进士第一,官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著有《鲁文恪存集》。是编为铎子鲁彭嘉所编,凡十卷。前四

  • 长短经

    九卷。唐赵蕤(生卒年不详)撰。赵蕤字太宾,梓州盐亭(今四川三台县)人。博学多闻,长于经世。夫妇俱有隐操,淡于仕途,开元中玄宗下诏召见,赵蕤坚辞不赴。《长短经》成于开元四年(716),在自序中称凡六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