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芦浦笔记

芦浦笔记

十卷。南宋刘昌诗(生卒年不详)撰。刘昌诗字兴伯,清江(今湖北恩施)人。生平事迹不详。据此书第七卷“仙卜”一条,称开禧乙丑(1205)“予窃太常第”,可知刘昌诗于宁宗开禧元年登进士第。后曾为县令、监华亭芦沥场盐课等官。在任华亭芦沥场盐官时,自谓“自卖盐外,无他职事,官居独员,无同寮往来,僻在村疃,无媚学子相扣击”,“惟翻书以自娱,凡先儒之训传、历代之故实、文字之讹舛、地理之迁变,皆得溯其源而循其流,苟未惬其心,则纡轸而勿敢释,旁稽力探,偶究竟其仿佛,则忻幸亦足以乐,久惧遗忘,因并取畴昔所闻见者而笔之册”(《芦浦笔记》刘昌诗自序),以成是书。因芦浦为华亭芦沥场廨宇之寓所,故定书名为《芦浦笔记》。是书为笔记体裁,一事一记,共一百多条。所记有据,考证精核,多纠吴曾《能改斋漫录》之失,所论泥轼、屏星、金根车、诸葛亮表脱句、孙叔敖碑舛讹、欧阳修误题多心经、杜甫诗错简等,皆有见解。又记张栻悫斋铭,本集不载;黄庭坚咏藕诗,实为胡藏之作等,皆足以资考据。清人王士祯《池北偶谈》尤称其记王复死节之事,可补《宋史》之阙。书中亦有附会之处,如涂山启母一条,不能辨《淮南子》之妄,而转引后来荒诞之语以实之,未免失之附会。总起来说,仍不失为一部考据精核之作,可资治文史者参考。此书成书以后,刘昌诗曾捐俸刻于六峰县斋,后传本甚少。清修《四库全书》时,搜集绥安谢兆申传抄丹阳贺氏所藏本,据以排印。今传本尚有《知不足斋丛书》、《学海类编》、《笔记小说大观》、《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旧小说》收入二则。清人又作《卢浦笔记校》一卷,可资参阅。1986年张荣铮、秦呈瑞重新点校,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是目前最好最为通行版本。

猜你喜欢

  • 岳雪楼鉴真法帖

    十二卷。清孔广陶辑此帖始刻于同治五年(1866年),刻成于光绪六年(1880)。所收从隋唐至清代书人,以及其先人遗墨。嘉庆、道光年间,叶云谷、叶蔗田兄弟以所藏名迹勒石,贮于耕霞馆,未成帖而石归孔氏,孔

  • 两汉笔记

    十二卷,宋钱时撰。钱时,生卒年不详,字子是,号融堂。南宋严州淳安(今浙江淳安西北)人,钱时年幼时超群脱俗,后绝意科举,究明理学,因江东提刑袁甫延请,主讲于象山书院,议论风发,指摘痛快,听他讲课的人总有

  • 余姚海堤集

    一卷。明叶翼编。叶翼,浙江宁波人。生平始终不详。其祖恒,字敬常。元天历间为余姚判官,筑堤捍海,民赖以得其利。至正末,诏封仁功侯,立庙祀之。其子晋,为南台掾,曾经辑当时名人序记诗文为一集,未及刊而毁于火

  • 二戴小简

    二卷。未著编辑者名氏。书中所载,一曰《赘言录》,明戴豪撰;一曰《筠溪集》,戴颙撰。戴豪,字师文,台州(今属浙江)人。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官至广东布政司参政。戴颙,字师观,戴豪之弟。正德六年(1

  • 宝华山志

    十五卷。清刘名芳撰。刘名芳,福建人。详见《南通州五山全志》条。刘名芳与宝华山住持释福聚相识,因纂修此书,而请释福聚参校。福聚,号文海,雍正十二年(1734)诏入京师,主持大法源寺。后被皇帝召见,赐四季

  • 十三经独断

    一卷。清赵曾望(?-1874)撰。曾望字绍庭,江苏丹徒(今江苏省镇江市)人。篇首有自序,举著书大旨:一有洗伐无穿凿,二有援引无挦扯,三有箴规无毁谤,四有疆界无门衣。书中自创新解,说多可喜。如《论语·子

  • 郁冈斋法帖

    十卷。明王宇泰(生卒年不详)辑。王宇泰,字肯堂(一作名肯堂,字宇泰),号损庵,金坛(今属江苏)人。官至福建参政。王肯堂深于书法,尤其于晋人书法精心深悟,著有《郁冈斋法帖》。该法帖上自魏晋之钟繇、王羲之

  • 水洲文集

    四卷。明魏良弼(1492-1575)撰。魏良弼,字师说,别号水洲。新建(今江西南昌市)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历迁刑科给事中,以刚直著名。因劾御史马歇等下狱,还职迁礼科都给事中,以劾张璁,削籍归

  • 通学斋丛书

    五十一种,其中九种为二十五卷,其余不分卷。清邹凌沅编。邹凌沅字叔澄,江西高安人。丛书名曰“通学”,是取中西学术融会贯通之意,所收大部分是介绍西方文化学术的著作和译著,如邹凌沅编《中外章程汇编》、《格致

  • 无闻堂稿

    十七卷。明赵釴(约1556前后在世)撰。赵釴,字子举,一字鼎卿,桐城(今安徽桐城县)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著有《古今原始》(已著录)。是集为赵釴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