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舜典补亡

舜典补亡

一卷。清毛奇龄(详见《仲氏易》)撰。《舜典补亡》一书坚信古文《尚书》,不信今本《尧典》与《舜典》之分篇。今传《舜典》前有“曰若稽古帝舜……”28字,本是南朝齐姚方兴所加,其作伪甚明。奇龄遂弃之,截取今本《尧典》“月正元日”以下定为《舜典》,而阙其上半篇。又摭取《史记·五帝本纪》之文以补缀之。故曰“补亡”。其认定今《舜典》非原始真本,不为无见。然其作法亦有可商。原《舜典》早在西汉末年已经亡佚,东汉人均不能见。从《论语》、《孟子》、《史记》中也仅能约略窥其概貌。故奇龄所定《舜典》亦不可据。有《西河合集》本、《艺海珠尘丝集》、《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曹州府志

    二十二卷。清周尚质修,李登明、谢冠纂。周尚质字典三,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贡生出身,乾隆十六年(1751)任曹州知府。李登明,郡人,曾任平鲁县知县。曹州,为古曹国,汉为定陶国济阴郡,后周始建州名。明

  • 凤氏经说

    三卷。凤应韶(一作凤韶)(1741-1811)撰。应韶字德隆,江苏江阴(今江阴县)人,清学者。岁贡生。所居滨江,教学授徒以为生,独守一经,七十一岁卒。除本书外,尚著有《五经辨证》、《读书琐记》、《仪礼

  • 赐书堂诗选

    八卷。清周长发(1696-?)撰。周长发,字兰坡,又字石帆,(一作别号石帆),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卒年不详。雍正二年(1724)进士,乾隆元年(1736)中“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官侍读学士。因事

  • 孝经释疑

    一卷。明孙本撰。孙本字初阳,钱塘(今属浙江)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著述有《孝经释疑》一卷,《古文孝经说》一卷。是书为问答体,一疑一释,以阐发其义,凡十八条,所见多当。本经引《尚书》一处,引《诗》十处,

  • 申鉴

    五卷。汉荀悦(148-209)撰。荀悦字仲豫,颍阳(今河南许昌)人,相传是荀子的后代。幼年家贫无书,每见一书,览后多能背诵。献帝时,侍讲禁中,官至秘书监、侍中。献帝因班固《汉书》文字繁多难读,乃命悦依

  • 孟子集疏

    十四卷。宋蔡模(生卒年及仕履均不详)撰。蔡模字仲觉,号觉轩,建安(今福建建瓯)人。赵顺孙《四书纂疏》载蔡模所著有《大学演说》、《论语集疏》、《孟子集疏》,前两书已亡佚。该书备列朱熹《孟子集注》原文而发

  • 杜诗镜铨

    二十卷。《附录》一卷。《年谱》一卷。清杨伦(1747-1803)撰。杨伦,字西木,阳湖(今江苏武进)人,乾隆进士,历任邑宰,江汉书院山长。是书非注杜之作。是将各家注杜之说,勘削纰缪,涤去芜杂俾杜诗真面

  • 永福县志

    十卷,清陈焱修,俞荔等纂。陈焱,曾任永福县知县。明万历年间,邑令唐学仁首修县志。后历代均未续修。陈焱任县令后,以旧志久已失传,又纂成此书。乾隆十四年(1749)刻印。共十卷,分为:卷一,舆地;卷二,建

  • 孟子外书补注

    四卷。清陈矩撰。矩字衡山,贵州贵阳人。官至知县。施彦士、林春溥都为《孟子外书》作注,但陈矩均未见。其征引群书与施林二家大略相同。唯《邵思姓解》一书,为施林所未见,而矩引之。“千年一圣”,矩引《周礼·大

  • 峨山图说

    不分卷。清黄锡寿撰。黄锡寿,字翰仙,湖南善化(今长沙)人。峨眉山在四川峨眉县。出县城南门,计程一百二十里至正顶。峨眉山高于五岳,绝顶草木不生。光绪十一年,四川总督丁宝桢始疏请春秋致祭。迄游智开任总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