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

十二卷(或为十六卷、二十四卷)。清蒲松龄(1640-1715)撰。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清初文学家。早年热衷功名,十九岁应童子试,得县、府、道三第一,深为当时著名诗人施闰章所赏识。但此后屡试不第,直至七十一岁时才援例补了个岁贡生。除三十一岁时因家贫应友人江苏宝应县知县孙蕙聘请前去充当幕宾外,其余时间均在家乡设馆授徒。他长期生活在农村,了解并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自己终身贫困,仕途不畅,对官场黑暗有深刻认识。授徒之余,著有《聊斋志异》及大量诗、词、赋、骈文、散文、俚曲、戏剧、杂著等,有今人编《蒲松龄全集》(中华书局1963年版)。《聊斋志异》为文言短篇小说集,是作者在广泛搜集民间故事基础上倾注毕生心血创作而成的,有故事近五百篇。所叙多为鬼狐妖魅故事,但并非耽于猎奇耸听,实是曲笔之中深有寄托。作者于《聊斋自志》中说:“才非于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伙。”以如此精力搜罗撰写这些怪异故事,基于作者认定“茫茫六道,何可谓无其理哉!”所以他惨淡经营,“集腋为裘,妄续幽明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作者的“孤愤”,有自身怀才不遇的愤郁倾泻,也有对社会的批判,总结说来,所涉内容十分广泛。其一,有不少篇章隐约曲折地反映了明清之际战祸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以及清初人民起义遭到的血腥镇压。《鬼隶》篇所谓的“济南大劫”,《韩方》所说的“郡城中北兵所杀之鬼”,均隐指明崇祯十二年(1639)清兵攻破济南府的血腥屠戮;《鬼哭》、《公孙九娘》和《野狗》等篇中的无数冤鬼,则是“谢迁之变”和“于七之乱”中被官兵大肆屠杀的死难者。其二,对清王朝官绅勾结欺压善良百姓的黑暗统治的揭露。《促织》写“宫中尚促织之戏”,导致乡里细民家破人亡、“贴妇卖儿”,作者直言不讳地指出“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这一灾祸根源。《席方平》借阴司的舞弊,揭露封建社会整个官僚机构的腐朽。揭露下层官吏和衙役走狗以及地方豪绅恶霸欺压人民的篇章更多,《商三官》中的无名邑豪,《成仙》中的黄吏部,《红玉》中的宋御史,《田七郎》中的某御史,《石清虚》中的某势豪,《辛十四娘》中的楚银台公子,他们依财仗势,横行乡里,其罪恶行径令人发指。这些恶人受到惩罚,在书中多是借助于狐鬼之力。其实不论是期待神鬼世界为人间仗义惩恶(《梦狼》等篇),还是受害者以命相搏手刃仇人(《商三官》、《田七郎》、《侠女》),在让人快意的背后,实质上暗示的是在黑暗现实中人民群众蒙冤无告的悲惨处境。其三,抨击科举制度的弊端。《司文郎》以嘻笑怒骂的方式,讽刺试官不仅“无目”,而且“鼻盲”;《考弊司》的司主公然纳贿,不丰于贿,则例割髀肉;《于去恶》则直指“丁酉文场事发”的史实。因为作者一生怀才但在科举择士的制度之下终不得志,使他对这制度的腐朽认识深刻,并怀有痛恨,故书中此类内容篇章甚多,且用笔犀利。其四,肯定青年男女对婚姻爱情自由的大胆追求。描写美貌善良的狐仙女鬼与人间青年男子偷情爱悦的篇章在书中占了很大比重,曲折表达了明清之际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新的婚姻恋爱观念,这些故事都写得优美动人,令人过目不忘。当然,囿于时代局限,书中也难免杂陈一些封建道德说教和迷信色彩等消极思想因素,但瑕不掩瑜。该书继承并发展了志怪、传奇小说的优秀传统,构思奇特,刻画细腻,情节曲折离奇,充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诗意美,引人入胜;语言典雅工丽,时有妙语惊人;代表作者观念的篇末总评“异史氏曰”往往深刻精辟,成为点睛之笔。总之,该书在明清文言小说群中是当之无愧的峰巅之作,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该书流传版本较多,较重要的有乾隆十六年(1751)山东历城张希杰据济南朱氏抄本过录的铸雪斋抄本,十二卷,有目四百八十八篇;乾隆三十一年(1766)青柯亭刻本,十六卷,四百余篇;1950年于辽宁西丰县发现的半部蒲氏手稿本;1962年于山东淄博市周村区发现的二十四卷抄本,无抄写、批校、收藏者印记,无从断定其确切的抄录年代。现今印行版本亦很多,较权威的有张友鹤辑校的“会校、会注、会评本”(称“三会本”),共收四百九十一篇,1962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后上海古籍出版社多次重印“三会本”。其二是朱其铠等校注的《全本新注聊斋志异》,收四百九十四篇,注释亦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另有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影印的铸雪斋抄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重新排印的铸雪斋抄本,齐鲁书社1981年又将二十四卷抄本以影印和铅排两种形式出版。

猜你喜欢

  • 宋五先生郡邑政绩

    一卷。明李贵撰。贵字廷良,丰城(今属江西)人。生卒不详。嘉靖进士,改庶吉士。初,李贵曾编次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程颢的事迹成《程明道郡邑政绩》一卷。该书即在此书基础上增加了周敦颐、张载、朱熹,陆九渊四人情

  • 刑部比照加减成案

    三十二卷。清许梿等撰。许梿,字珊林,浙江海宁州人。道光进士。曾任山东平度州知州。是书卷一为名例,卷二为吏律职制、公式,户律户役,卷三为户律田宅、婚姻,卷四为户律婚姻、仓库、课程、钱债、市廛,礼律祭祀、

  • 礼部韵略

    五卷。宋丁度、李淑等人修撰。丁度(990-1053)字公雅,祥符(今河南开封市)人,祖籍恩州清河(今河北清河县)。北宋大中祥符年间登服勤词学科,为大理评事,通判通州,官至尚书右丞。卒赠吏部尚书,谥文简

  • 云门语录

    八卷。明代释圆澄(生卒年不详)撰。圆澄,俗姓夏,字湛然,会稽人。受业于觉明,万历年间来到径山寺居住。著有《宗门》或《问概古录思益》,简注楞严义,说法华义,语涅槃、疏金刚三昧诸书。所撰《云门语录》,亦称

  • 诗经乐谱乐律正俗

    三十一卷。乾隆五十三年(1788)奉敕撰。《诗经乐谱》三十卷,乾隆命皇子暨乐部诸臣,据文义以定宫调,援古证今,亲加指示。而于永言之徵旨,御定为一字一音,合于大音希声之义。并遵《律吕正义》体例,分列八音

  • 紫微杂说

    又称《紫微杂记》、《东莱吕紫微杂说》等。一卷。北宋末南宋初吕本中(1084-1145)撰。吕本中字居仁,学者称“东莱先生”,寿州(今安徽凤台)人。吕公著曾孙,少以荫初承务郎。绍圣间以元祐党人子弟免官。

  • 尚书引义

    六卷。清王夫之(详见《周易稗疏》)撰。夫之有《书经稗疏》,其诠释经文,多出新意。而《尚书引义》一书则进一步推衍其说。该书共分五十篇。其注多不拘于经文字句,而常常阐发其意旨,并取后代时事为之纠正。如论《

  • 易卦札记

    四卷。清夏宗澜撰。此书只解上下二经,系辞以下都不涉及,前列“易例举要”一篇,“读易指要”一篇。其“指要”说,要明易理,须先将伏羲画卦次序方位、文王八卦方位、及先后天、方圆诸图反复记看,令其晓然。再说卦

  • 常德府志

    四十八卷,首一卷,清应先烈修,陈楷礼纂。应先烈,宜川人,曾任常德府知府。陈楷礼,武陵县人,举人。按常德府志,创修于明永乐年间,先后六修,尚存嘉靖十四年陈洪谟修本,其余皆失无传。清康熙九年(1670)知

  • 垛积演较

    一卷。清华蘅芳(详见《代数术》)撰。这是华蘅芳《积较术》中有限差分法的应用,使用“积较还原表”的第二种华氏数解元朱世杰《四元玉鉴》(1303)中的垛积问题,共列有“茭草形段”七题、“如象招数”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