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罗田县志

罗田县志

①八卷,明祝珝修,蔡元伟等纂。蔡元伟,字伯瞻,福建晋江人,嘉靖十年(1531)举乡试,授罗田教谕。罗田志以县人张玉泉等人相继受知县周英、劳樟之托,沿尚未成书旧稿,参以郡志而成。初笔为邑人张浚、蔡惟忠等,蔡元伟继成。嘉靖二十二年(1543)刻印。为八卷。分地理、食货、官师、公署、人物、惠政、祀典、艺文、修武、灾异、杂志十二门。各门缀子目,艺文只标书目,原文分别各类下。李实沅重刊序称:此志据章文懿《阑溪志》例为体要。凡例称:罗山有县以来,无志可征。但此志山川一门中有虎母丘下引旧志等,丘墓一目又称引旧志以书,似乎此前先有一志,实旧志是指张玉泉诸人旧稿,而非有志于此志之前。重刊本为县人王葆心,于民国十五年(1926)据天一阁影抄明刊原本校印。王葆心跋称原刊有图,拙陋无比,也不标地名故未刊入,仅学宫县署图二,依照原本摹印,重加考定,并一一注出堂、厅、房、亭、庙祠、庑门、宅库等名,又称原本每半版九行,每行十九字,其例仿明《一统志》大书标纲,分注列目。末附集此修志职官人物列传及王家氏传,是其子王梦强增辑,皆依章实斋修志必载前志原委,以重志源之意。② 八卷。清蔡容远纂。蔡容远,邑人,诸生,县志自嘉靖蔡元伟修,崇祯十年(1637)知县白乃忠续辑,不久即遇变革。康熙四年(1665),蔡容远以诸生悯文献失传,恐故志凋零,倡修志事,历数月遂。此志修于易代之后,旧志多有阙佚等就成书。惜当时流传不广,少有传本。康熙五十六年(1717)知县张琳续修县志,已叹旧志无征。至光绪二年(1876)知县管贻葵再继修辑,考核旧志,称县志明代毁于兵火,康熙年间县令张君辑之,即是志之修,淹没不可知。今所见仅一抄本。此志体例尚称佳良,唯人物、选举混于一目,似未当。然三百年前邑中文献,仅此一帙,未可因此微疵而斥之。③ 八卷,清张琳修,刘青震纂。张琳,字昆璧,满州镶红旗人,顺天府学生员,康熙五十二年任罗田知县。其早登仕途,卓有政绩,倡修志事,整理一县文献,尤为各方称许。按县志自崇祯间白乃忠修,康熙四年(1665)县人蔡容远续辑。及张琳知县事,锐意志事,据蔡志为蓝本,延县绅士采访雠校,其讨论编辑,由张琳幕客刘青震等十余人主持,康熙五十六年(1717)刻印。全书八卷。卷一地舆志,卷二建置志,卷三赋役志,卷四职官志,卷五选举志,卷六人物志,卷七艺文志,卷八方外志。此志以外籍人士修志,多有隔膜,用意欲除旧志伪误,矫枉过正,其失也多。职官一门年代,几全误错。但此志典制、田赋、人物、艺文诸门,皆详赡有要。不能以其疵累而掩其全体。④ 八卷,首一卷,清管贻葵修,陈锦纂。陈锦,字容舫,本县人,同治二年(1863)官刑部主事。罗田县志,倡修自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知县祝珝,教谕蔡元伟所纂,崇祯间知县白乃忠重刊,二书明代毁于兵,清康熙、乾隆又经二修。光绪二年(1876)知县管贻葵、陈锦修成此志刻印。卷首叙文及纂辑姓氏、凡例、目录,舆地图二,建置图八。此志以康熙、乾隆两志为底本,稍变体例,如物产入舆地,营汛、铺递、坊表入建置,删学校志分入建置与政典,秩官、选举旧志为表,此编均易为志,兵事、选举、人物诸章,均有增辑。兵事一章详于前志,其例仿编年体,因咸丰间,捻军起义,罗县团练战争颇多,故大书特书。其他如古地名、分野、古迹、名胜、校正旧志颇不少。

猜你喜欢

  • 续修郯城县志

    十卷。清吴阶修,陆继辂纂。吴阶,江苏阳湖人,监生出身,嘉庆十四年(1809)任郯城县知县。陆继辂(1772-1834),字祁孙,一字修平,江苏阳湖人。嘉庆五年(1800)举人,选合肥县训导,曾任江西贵

  • 内外伤辨惑论

    三卷。金李杲(1180——1251)撰。李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真定(今河北保定)人。幼好医药,从学于名医张元素,尽得其传,对《内经》、《难经》等医籍深有研究,脏腑辨证经验丰富,对脾胃内伤机理有所

  • 烈皇小识

    八卷。明文秉撰。秉字应符,又字荪符,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亡后,隐居竹坞,著书自号“竹坞遗民”。著有《烈皇小识》、《先拨志始》、《甲乙事案》、《前星野语》、《定陵注略》、《先朝遗事》、《姑苏名贤续记

  • 存介堂集帖

    六卷。清张琦(生卒年不详)辑。张琦,字西侯,生性爱笔墨。在该帖之自序中,述及曾得元明清诸书家墨迹数十卷,便与人选择其中其它摹帖中少见的书迹加以摹勒,成于康熙四十三年(1705)七月。该集帖前有韩崇孟题

  • 阳明先生浮海传

    一卷。明陆相撰。陆相,字良弼,余姚(今属浙江)人,明臣,生卒不详。弘治六年(1493)进士,官至长沙府知府。该书主要记载明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字阳明)正德(1506-1520)初年被贬龙场驿丞时,途

  • 太原段帖

    四卷。清段叔玉(生卒年不详)刻博山书。段叔玉,生平不详,为傅山的同乡后辈,工于刻石,为傅山之子傅寿髦所赏识,学傅山书,故收藏甚多。该帖刻成于康熙癸亥,此帖中皆为傅山七旬以后所收,多录古人诗文,自书较少

  • 军需则例

    十六卷。清阿桂撰。阿桂,满洲正白旗人。举人。官至大学士、御前大臣、军机大臣。是书有户部军需则例九卷,兵部五卷,工部一卷,户部续纂一卷。其中户部军需则例,包括俸赏行装、盐菜口粮、骑驼马驼、运送脚价、整装

  • 八琼室金石札记

    四卷。清陆增祥撰。陆增祥,详见《八琼室金石补正》条。书中所著录,第一卷为各书序跋,以及与友人论金石的信函,余为石刻小说数十条。第二卷载论先秦以来彝器。第三卷论汉洗、古镜、泉币及瓦当,各数十条。第四卷则

  • 群书治要

    十卷。唐魏征(580-643)等人奉敕撰。征字玄成,杰出的政治家、史学家。曾任谏议大夫、秘书监等职,参与主持编写史书和类书,成就卓著。《群书治要》五十卷,书成于贞观五年(631)。辑录经史诸子有关治国

  • 青史子

    一卷。题青史氏撰。作者真实姓名及生平均不可考。郑樵《通志·氏族略》第四,引《英贤传》说:“晋太史董狐之子,受封青史之田,因氏焉。”后人多以此种说法为牵强。梁玉绳《古今人表考》认为,“青史氏”应是古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