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经话

经话

二卷。廖平撰。廖平(1852-1932)原名登廷,字旭陔,后改名平,字季平,晚年号六译。四川井研县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青年时就学于成都尊经书院,师事湘潭王闿运。清末今文经学家、思想家。廖平长期从事教学,曾任四川国学学校校长,华西大学、成都高等师范等校教授。他一生著述达百余种,作为清末今文经学派的代表,其学术思想曾在国内产生过重要影响。戊戌变法首领康有为的代表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就曾直接受其影响。廖平的《今古学考》、《古学考》、《知圣篇》、《辟刘篇》等著作实际上在清代变法维新的思潮中起了一定的启导作用。所以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说:“有为早年酷好《周礼》尝贯穴之,著《政学通义》。后见廖平所著书,乃尽弃旧说……有为之思想受其影响,不可诬也。”廖平治经多变,初持今文为孔子所创,古文为周公所创之说;戊戌变法前后,又著书自驳,说今文是小统,古文是大统;后来又撰《孔经哲学发微》,讲说“天人”、“人学”、“王学”,牵强附会,愈益离奇,反映了今文经学的没落。其著作有《四益馆丛书》,后又增益为《六译馆丛书》。《经话》一书是廖平研治经学的杂记,大抵泛论诸经,逐一订证各家得失。廖平把治儒家经学比作释家道家之入门,皆有戒律。指出习儒之士,解经恣意发挥,使后学者无所信守。要探索儒经精深微妙之旨,须先立章教;首戒不得本源,专门沿袭支派;二戒以古乱今,不分家法;三戒自恃才辨,以敏捷的口才强词夺理;四戒支杂衍说,游荡无根。以上四个方面,就是才能高超、学识广博的人,也是十分忌讳的。那么中贤以下的人,其弊可陈:不守古训,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如何邵公(休)之误用董(仲舒)说,刘申受(逢禄)又抄袭何注;或不识深奥的义理,却依傍门户;或违背传注,好作新解,株守陈言,牵强附会;或不通音训,罔识古义。廖平对世所袭用的流弊略加敷陈,并以此为依据穷源究委,凡各经篇目的真伪,注疏得失,及其微言大义,训诂典制,一一加以考证。上溯孔子订六经之真伪,下论历代儒者说经之是非,可谓博大精深,融会贯通。体现了廖平研治经学的创造精神。有尊经书局光绪二十三年(1897)刊刻本、《六译馆丛书》本。

猜你喜欢

  • 春秋列传

    八卷。明刘节(1476-1555)撰。刘节字介夫,初号梅国,更号雪台,老称潜虚翁,江西大庾(今江西大余)人。弘治年间进士,仕至刑部侍郎。该书朱彝尊《经义考》著录为五卷。作者以列传体的形式,为春秋时的人

  • 空际格致

    二卷。明时西洋人高一志撰。高一志(?-1640),意大利人。字则圣,初名王丰肃,耶稣教传教士,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来中国,万历四十四年(1616)沈兴大狱,高一志被捕,出狱后始改今名。崇祯十三

  • 安顺府志

    五十四卷,首一卷,清常恩修,邹汉勋、吴寅邦纂。常恩,字沛霖,长白人,道光进士,邹汉勋详见《贵阳府志》。吴寅邦,贵州永宁人,道光拔贡生。道光二十七年(1847),常恩守是邦,因志缺,而吁集绅耆采择资料,

  • 书品

    一卷。南朝梁人庾肩吾(487-551)撰。庾肩吾,字子慎,一字慎之,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庾肩吾自幼天资颖慧,八岁即能赋诗,后成为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庾肩吾初为晋安王国常侍,曾奉王命与刘孝威等共

  • 楝亭藏书

    十二种,六十九卷。清曹寅(详见《居常饮馔录》)编辑。丛书以编者号命名(曹寅号楝亭),十二种为:元盛熙明《法书考》、宋朱长文《琴史》、南唐史虚白《钓矶立谈》、元钟嗣成《新编录鬼簿》、宋黄大舆《梅苑》、元

  • 适园丛书

    十二集,七十二种,六百八十九卷。清张钧衡(详见《适园丛书初集》)编。丛书刊刻,到清代中后期已蔚为大观,张钧衡受当时学术风气的影响,搜辑罕见可传之书,刊刻成《适园丛书》。丛书仿《知不足斋丛书》体例,不分

  • 湖州竹派

    一卷。旧本题明释莲儒撰。书中记湖州画竹者二十人,皆抄袭它书而成,其中李公择妹、苏轼二条抄自米芾《画史》。黄斌老、黄彝、张昌嗣、文氏、杨吉老、程堂六条抄自邓椿《画继》。刘仲怀、王世英、蔡圭、李衎、李士行

  • 切韵指掌图

    二卷。传本卷首有署名宋司马光的序文,过去很多人认为本书为司马光所作,宋董南一《切韵指掌图序》云:“图盖先正温国司马文正公所述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切韵指掌图》,宋司马光撰。其‘检例’一卷,

  • 读诗录

    不分卷。明薛瑄(生卒年及生平不详)撰。薛瑄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属山西)人。永乐进士,宣德中任御史,因得罪宦官王振,下狱论死,不久得释。景帝嗣位,召任大理寺丞。英宗时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著述

  • 律吕阐微

    十卷。清江永(生平事迹见《律吕新论》)撰。是书将康熙皇帝论乐的五条作为《皇言定声》一卷,放在全书之首。江永没未列《律吕正义》,所以对西洋的五线、六名、八形号、三迟速都不能理解。江永作书大旨以明代朱载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