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经义质疑

经义质疑

① 八卷。清陈梓(1683-1759)撰。陈梓字俯恭,又字古铭,号一斋,别号客星山人,又号天中古民,余姚(今属浙江)人。曾从张履祥弟子姚瑚游。雍正元年举鸿博,不赴;二年举孝廉方正,不就,以布衣终。平生清苦严毅,笃学不懈,经史、诗文都有名声。除本书外,尚有《四书质疑》、《志仁困知记疑》、《重辑杨园年谱》及《诗文集》多种。本书共八卷:《易》、《书》、《诗》、《春秋》、《礼》、《大戴礼》、《仪礼》,共七百余条。陈梓自负是紫阳、杨园后一人,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附于张杨园事略中,因此本书叙引这两家之言颇多赞颂之词,外加以评断。《仪礼》用陆稼书本,附以诸儒论说,间或缀以注语,而用吕晚村刻本的字句校对从违。斥责吴澄讲《易剥》是小人剥庐,说《春秋》等于娼家读礼、屠儿礼佛。并斥责程端礼《春秋本义》、《辨疑》、《或问》三书,自信太过,临文不讳,两出《礼记》以《玉藻》上冠以“教学”二字,于是便认为和《曲礼》不同。但《通典》一百四引《典礼》作诗书不讳,同于《玉藻》,又当作何解释?总之,陈梓其人清正好学,其书议论横发,每每涉及自身,读苌楚诗,甚至感叹家运衰微,妻孥为累。所以本书名为《质疑》,实际上是掺合旧作、札记、杂记诸集而成。有嘉庆二十年重刻本,《陈一斋全集》本。② 不分卷。清末陈大文撰。大文字海帆,广东城海(今广东廉江县)人,生卒年及事迹皆不详。此书多有创解,且不信书序。其“书序说”云:“书何序书自有序。凡书之无序者,皆其不待序者也。有待于序皆自有序,何待后人为之序?”因此,也不相信《诗经》之序,而另推作诗之意旨。如《郑风·将仲子》篇,谓是周人作诗以斥祭仲,而斥祭仲正是为了讥刺郑庄公。此说似近事理。《羔裘》篇下说:“此国人追思颍考叔之诗,首章言其死节之贞,次章追言其谏君之直,三章追言其居官之美。”这不免牵强附会。又《秦风·晨风》篇下说:“穆公违蹇叔之谏以袭郑,其后蹇叔去秦,故国人于其去而思念之。这几于臆测了,《左传·隐公元年》:“不书即位,摄也。”大文认为,鲁隐公有篡位之心,却不负篡位之名,是他做得巧妙。而左丘明用一“摄”字掩盖之,是“上欺天王,下欺臣庶,内欺死父幼主,外欺外国同盟。”并断言鲁隐公为“恒之王莽曹操,而千古奸雄之尤者。”其指斥鲁隐公似太过分,而笔锋犀利亦足动人心。《经义质疑》有光绪十八年自刻本。

猜你喜欢

  • 潘司空奏疏

    六卷。明潘季驯撰。潘季驯(1521-1595),字时良,号印川,浙江乌程(今湖州)人。明代水利家。嘉靖进士,以御史巡抚广东,行均平里甲法。嘉靖四十四年(1566),总理河道。隆庆五年(1571),主持

  • 别本学文堂集

    四十七卷。清陈玉璂(约1681前后在世)撰陈玉璂,字赓明,号椒峰,江苏武进人,生卒年不详。少有大志,读书勤苦,每至夜半,两眼欲合,就用艾灼臂,学有所成,凡天文、地志、兵刑、礼乐、河渠、赋役等等,皆研究

  • 字画辨

    四卷。清甘会昌(生卒年不详)撰。会昌字廷俞,号聚轩,江西奉新人,邑诸生。是书一以《康熙字典》为宗辨世俗字迹之讹谬,其例言有七:(1)字必从正,不可从俗。俗者原有此字,今悉注明,庶临写不致误从。(2)字

  • 四书字迹核

    一卷。清陈瑶宾录。是书专究字迹,虽属无关紧要,但默识者每多混淆。如“后”勿误为“後”,“壹”勿误为“一”,“揜”勿误为“掩”。又如“期”与“朞”,“”与“饥”不可互易。又如“唯”即“惟”,而《孟子》七

  • 十六国史略

    不分卷数。清王筠撰。王筠(1784-1854),字贯山,号菉友,清代山东安丘人。道光举人。游京师三十年。与叶志诜、何绍基等友善切学。后知山西乡宁等。工于经史,尤长于说文。著有《说文句读》、《说文释例》

  • 真草干字文帖

    一卷。隋僧智永书,宋薛嗣昌刻。薛嗣昌,生平里贯不详。隋僧智永为王羲之七代孙,家传书学,精于书艺,相传曾手写《真草千字文》八百余本,分送浙东诸寺。据薛氏之题跋,该帖便是据其中之一传本——“长安崔氏藏本”

  • 古文龙虎经注疏

    三卷。南宋王道(生卒年不详)撰。王道,武士,自题“保义郎差充恩平郡王府指挥使”(见此书原序)。据此书原序,王道称自己志学之年,喜闻道家内丹外丹之学,曾依丹方炼外丹未成,后遇真师指点而悟出修丹之理法,但

  • 临川梦

    清蒋士铨撰。其生平见《冬青树》条。此剧写丞相张居正欲使其子进士及第,求汤显祖助之,被汤显祖拒绝。隐奸陈眉公怀怨汤显祖曾为所辱,而图阻止汤显祖及第。汤显祖遂不应试而归乡,作《还魂记》(即《牡丹亭》)。娄

  • 东坡文谈录

    一卷。元陈秀民(详见《东坡诗话》)编。是书杂收诸家评论苏文之语,自为一卷。其所录大体取诸人常见之书,体例不一,没有什么特色。与其所编《东坡诗话录》相比,此编更滥及于诗。《四库全书总目》列为存目,并加以

  • 春秋说志

    五卷。明吕楠(见《周易说翼》)撰。该书评断春秋人物、史事,凭私臆断,务为新说,大抵褒贬迂刻,不近情理,甚至牵强附会。今有《吕泾野五经说》本、《惜阴轩丛书续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