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穆斋经诂

穆斋经诂

四卷。清有任氏门人施世锡跋。据自序,此书原题“经传正义”。书中论周正,历驳改时不改月,改月不改时及改正朔不改时月诸说。虽然列国间有用夏正者,而春秋所书皆周正。论文祖,认为文祖是尧的始祖,即颛项,颛顼实出于黄帝。据祭法,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有《国语》“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项,郊尧而宗舜”为证。这些都确不可易。论六宗,认为是日、月与白虎、朱鸟、苍龙、玄武之中星,说甚新。论田赋,主班固《刑法志》,认为其制与《司马法》、《周官》皆合,即融贯于《匠人》、《遂人》、《小司徒》之法,只是不可以与《孟子》、《王制》相较。《王制》本出孟子,孟子明言诸侯恶其害己,而皆去其籍,这是因为孟子未曾见《周官》,所以说其详不可得闻。因此推言孟子所言公侯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当是二代之制。如果不是二代之制,则列国公田之赋,将都用来具乘马而没有剩余了,而吉、凶、军、宾、嘉等五礼,除军礼外,其余都要废了。对于此书,任氏自谓“潜心三载,易稿十次,刊落先儒之枝叶,表章周官之法度”,殆非虚言。其又说先天,认为先天之学即伏羲之易。连山归藏不可考。《周易》则文王之卦辞,周公之爻辞,皆后天之学。其先天自然之法象,只详细体现在孔子的《十翼》中。黄宗羲不信先天、岂能不信?孔子因举十翼,以证不信先天之失。所持辨亦俱精博。其他如论礼制,论水道诸篇,词虽简略,而理则甚惬。任氏最服朱熹,而嫉姚、江,尤其讨厌阎若璩,斥为心术不正。有道光二十年刊本。

猜你喜欢

  • 敬义录

    一卷。清代黄文澍撰。全书也是《石畦集》中之一,主要是以叙述程朱学派理论来批驳陆王一派学说,书中有些地方论述不够明确。

  • 尚书微

    一卷。清刘光縢撰。本书所解释的只有《西伯戡黎》、《牧誓》、《洪范》、《金縢》、《大诰》、《康诰》、《酒诰》、《梓材》、《召诰》等几篇,颇多新见,其中尤以解《金縢》为新,认为“武王知周公之圣,荐之于天祖

  • 枫林集

    十卷。明朱升(约1341前后在世)撰。朱升,字允升,休宁人,生卒年均不详。朱升为明初著名历史人物,也是位著名学者,人称“枫林先生”。明初建时曾参与制定经国大略,当时的典章制度多出其手,与陶安、宋濂齐名

  • 经世篇

    十二卷。旧本题昆山顾炎武(1613-1682)撰。顾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江南昆山人。著述宏富。此书门类完全场屋策目,每日一篇。附以诸家杂说。似为应科举者抄录类书而成,或托顾炎武之名。

  • 文选补遗

    四十卷。宋陈仁子(约1279年前后在世)编。陈仁子字同俌,一作同甫,号古迂,湖南茶陵人。生卒年不详。咸淳十年(1274)漕试第一。宋亡后不仕。著有《牧莱脞语》。书前有庐陵赵文序,谓《文选》不当收《封禅

  • 分订皇清经解

    十六卷。无编者名氏。依《易》、《书》、《诗》、《周礼》、《仪礼》、《大戴记》、《礼记》、《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为序,各为一卷。其涉于群经者,

  • 玲珑山馆丛刻

    六种,十三卷。清顾湘编。顾湘,自号石墩山人,常熟(今江苏常熟)人。生卒年不详。清代藏书家。《玲珑山馆从刻》收书六种:唐张参《五经文字》三卷、唐唐玄度新加《九经字样》一卷、唐刘赓《稽瑞》一卷、宋娄机《班

  • 禹贡班义述

    三卷。清成孺撰。焦循《禹贡郑注释》是以《汉书·地理志》和郑注互相参证,而不是以班固之义为主,成孺因此特撰此《禹贡班义述》一书,全部根据《汉书·地理志》来考究《禹贡》山水。在本书自序中成孺说:“《志》推

  • 兵要望江南歌

    一卷。旧题唐易静撰。《崇文总目》题曰“武安军左押衙易静撰”。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则称曰“旧题黄石公以授张良”。晁《志》误,其诬不待明辨。别本又题唐李靖撰,亦误。观此书所述,皆为兵家占候之事,共三十二门

  • 孟子时事年表

    一卷。清林春溥(详见《春秋经传比事》)撰。史籍记载孟子事迹多疏略,明清诸家所撰孟子年谱、考略等亦互有异同。林氏据《史记》中各世家、表、传及《战国策》、《竹书纪年》等书中有关资料,考时事之远近,证游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