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衷要

礼记衷要

三十卷。清李式谷(生卒年不详)撰。式谷,浙江仁和县(今浙江省余杭县)人。贡生,因家中失火而毁容。善作画,工写真,于经学亦有研究。作《礼记衷要》三十卷。卷首有吴荣光《五经衷要》序。言:“自汉氏以来,说经者几千百家,而折衷至当,义精理粹者,莫如我朝御定经义。顾卷帙浩繁,士鲜能购,抑且不便舟车。此书于五经中,举其理之精奥,说之歧出者,悉衷以御定精义。间采自汉迄今诸说,得《易》、《书》、《诗》各十二卷,《春秋》六卷,《礼记》三十卷,共七十卷。仁和李式谷所篡。其同邑何元锡得之。元锡客死广州,书将散佚,南海叶农部梦龙,谋梓以传,而问序于余。余以前义名之曰《五经衷要》。农部子多,而均能读父书,此书之出,将由一家以及国,由国以及天下。其嘉惠后学之心盛矣。”(末题道光十年(1830)斗指亥之月。拜经之日,吴荣光伯荣撰)是书卷一为《曲礼》。卷二为《檀弓》。卷三、卷四为《王制》。卷五至卷七为《月令》。卷八为《文王世子》。卷九、卷十为《礼运》。卷十一、卷十二为《礼器》。卷十三、十四为《郊特牲》。卷十五为《内则》。卷十六、、十七为《玉藻》。卷十八为《明堂位》。卷十九为《大傅少仪》。卷二十为《学记》。卷二十一、二十二为《乐记》。卷二十三为《乐记》及《杂记》。卷二十四为《祭法祭义》,卷二十五为《祭统》、《经解》、《哀公问》。卷二十六为《仲尼燕居》、《孔子闲居》、《坊记》。卷二十七为《表记》、《缁衣》。卷二十八为《深衣》《投壶》《儒行》。卷二十九为《冠义》、《昏义》、《乡饮酒义》。卷三十为《射义》、《燕义》、《聘义》。汉经学发展至清代而极盛,注经之法演为三派,一重训诂考据,以汉儒注疏为经典,求无一字无来历,二重义理阐发,以义理为主,考据为辅,此二者均属学术性研讨,以阐明经理为要。第三种是实用性的,肇始于明代,为举业而注疏经文,去取随意。《礼记衷要》之注经,与明人著述涉及礼经者,大旨相同。是书极重御案,有违御案者,皆不录、稍异者亦不敢录,或谨慎裁酌,因而删去涉及丧服丧礼者至八、九篇之多。但是书能将《御定经义》之精华择出编定,于时人很是方便、实用,于《礼经》之流传推广,亦是一大功臣也。有清道光十年(1830)南海叶梦龙风满楼刊行本传世。

猜你喜欢

  • 榕坛问业

    十八卷。明黄道周(1585-1646)撰。黄道周字幼平,一作幼玄,号石斋,漳浦(今属福建)人。天启进士,选庶吉士,散馆补编修,以终养归。崇祯时任右中允。南明时任礼部尚书。他对“性”、“情”等多有论述,

  • 春秋运斗枢

    不分卷。清黄奭(详见《汉学堂丛书》)辑。该书是《春秋纬》之一,又名《春秋纬运斗枢》。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该书推演其义,认为帝王政教当取法北斗,故曰“五帝

  • 问辨牍

    四卷。《续问辨牍》四卷。明管志道(详见《孟义订测》条)撰。此书将其平日与人讲学之书,合为一编,书名取“问以辨之”之义。管志道之学,出于罗汝芳,原本已先乖,末流更甚。其放荡恣肆,显唱禅宗,较之泰州、龙溪

  • 成宪录

    十一卷。明佚名撰。记明太祖至英宗五朝之事。书中所载事实少而诰敕多。但所录史实,亦有足以补史传之缺者,如洪武元年(1368)二月,诏以太牢祀先师孔子于国学,仍遣使诣曲阜致祭,并载太祖遣祭之谕。今本纪仍只

  • 无锡金匮县志

    四十卷,首一卷。清裴大中、倪咸生修,秦缃业纂。无锡有志,始于元王仁辅,明凡三修,清康熙秦、严之志,实为集大成之作。清雍正四年(1726),析无锡置金匮县,道光间华湛恩始纂修《金匮志》,至嘉庆十八年(1

  • 平山冷燕

    二十回。原刻本不题撰人,有天花藏主人序,观其内容实为作者自序。后来刊本有题“荑秋散人”、“荑狄散人”、“荻岸散人”、“夷荻山人”者。清代有人认为作者是康熙年间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张匀或张劭,但证据不足

  • 竹坡诗话

    一卷。宋周紫芝(详见《太仓梯米集》)撰。是书为周紫芝论诗之作。《二老堂诗话》载是书凡百篇,今所存只八十篇。书中论陶潜“刑天舞干戚”诗,句袭曾纮,又论王维诗袭李嘉祐,皆为大谬。周必大《二老堂诗话》对此已

  • 国朝画征录

    三卷。清张庚(生平见《通鉴纲目释地纠缠》)撰。此书成于雍正十三年(1735),自序于乾隆四年(1739)。此书载清初至乾隆初画家四百六十余人,叙述他们的经历、特长、流派、师承和画论等。但终作书时与所记

  • 石洲诗话

    八卷。清翁方纲(1733-1818)撰。翁方纲,字正三,号覃溪,晚号苏斋。直隶大兴(今北京市)人。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官至内阁学士。他学识渊博,精通考据、金石、书法,兼工诗文。著作有《复初斋文

  • 说文韵谱校

    五卷。清王筠撰。王筠生平著述,见《说文句读》。《说文韵谱》全称《说文解字篆韵谱》,南唐徐锴撰,乃是为《说文解字》作的音序检字表。《四库提要》云:“锴所编部分,与《广韵》稍异。又上平声内痕部并入魂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