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沈氏义疏

礼记沈氏义疏

一卷。后周沈重(详见《毛诗义疏》条)撰。清马国翰辑。是书所辑音多于义,与《诗疏》同。可能其音多为《释文》称引,其义则为《孔疏》删削的原故。沈重于《诗·燕燕》篇,有“协句”之说。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云“协句即古音。使沈重音尚传,较之吴才老叶韵岂不简易可信。是重虽生于梁末,去古虽远,而于当时韵书有未合者,谓之协句,即是能识古音”。今观是书可知,如《曲礼》“居不主奥”,奥于六反,此古音也。故《诗·小明》奥与蹙、菽、戚、宿、覆为韵,在段氏《音均表》三部。《说文》奥作,宀部宛也,从宀,声。收部部读若书卷,则在十四部。此盖以双声为声,犹告之有两音。又“器之溉者”不写注,“溉谓陶梓之属”,陶音遥,亦古音也。陶梓之陶,本当作匋,陶匋并在《音均表》三部。今人于皋陶外,凡陶字皆读若桃,不知《诗·君子阳阳》篇,陶与敖为韵。又《祭义》“陶陶遂遂”,《释文》并音遥也。又“为大夫累”之注,累倮也,倮胡瓦反,亦古音也。《杂记》輠轮,《释文》輠胡罪反,又胡瓦反。盖即《说文》木部之祸,又女部輠。一曰女侍曰輠,读若。一曰若委,果声呙声,并在《音均表》十七部。是知古有读果声字若华上声者也。又“尊卑垂帨”注,磬折则佩垂,折旧音逝。此必当时韵书,折字无有音逝者,故特著旧音以存古。《说文》辵部,逝从折声,读若誓。言部,誓从折声。并在《音均表》十五部。《论语·颜渊篇》折狱,鲁读折为制,《吕刑》“制以刑”。《墨子·尚同篇》作“折则型”,可互证。凡此皆可谓释音之善者。至于释义,如解《坊记》“故堂上观于室”,及《缁衣》“大臣不亲”四句,阐发经义,极为分明。又解《奔丧》“师于庙门外”二句,亦足备一说。又解“免麻于序东”,虽本熊安生说,胜于皇侃。以丧所为殡处,亦见去取。唯解《明堂》“位灌尊”四句,初无明证。又解《射义》“故天子之大射”二句,亦以意言,疑皆依皇侃旧说。还有,《曲礼》箪笥,笥息里反,箪竹器也。《乐记》“噍以杀”,噍子尧反,也,谓急也。《杂记》则既颖,颖苦顶反,草也。仔细寻绎《释文》,“反”字下似皆陆语,非沈语。马氏一并辑录,可谓疏忽。此书有玉函山房本。

猜你喜欢

  • 列仙通记

    六十卷。清薛大训(生卒年不详)撰。薛大训,字六诂,吴县(今属江苏省)人。撰有《列仙通记》六十卷。《列仙通记》,原名《神仙通鉴》。继刘向《列仙传》之后,曾有葛洪《神仙传》、玉简《疑仙传》等书,记录古来神

  • 潞安诗钞

    十六卷。清程之玿、常煜辑。程之玿和常煜均为山西长治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编分前后两编。前编为程之玿集,后编为常煜集。前编为潞安明诗之选。对原诗重加抉择,细酌去留,详注其里爵出处。信者因之,疑者阙之

  • 古欢堂集

    三十六卷。附《黔书》二卷。《长河志籍考》十卷。清田雯(1635-1704)撰。田雯,字子纶,一字纶霞,山东德州人。康熙三年(1664)进士,授中书舍人,官至户部侍郎。是集凡文二十二卷,诗十四卷。当康熙

  • 东庵集

    四卷。元滕安上(1242-1295)撰。安上字仲礼。定州(今属宁夏)人。除中山府教授,历禹城主簿,国子博士,转太常丞,拜监察御史。姚燧为其作墓碣铭,称所著有《东庵类稿》十五卷。《经籍志》称安上《东安集

  • 残本经史绪言

    一卷。清朱董祥(生卒年均不详)撰。长洲(江苏苏州)人,生平无可考。著有《读礼记略》。本编名似笔记,实是文集,前面有杂论数篇,其余诸篇多谈居家礼制,而丧礼尤多,大多是用古代礼义衡量当代,与所作《读礼记略

  • 左传列国职官

    一卷。清沈淑撰。详见《春秋左传分国土地名》条。

  • 广寒香

    二卷。清汪光被撰。光被生平事迹均不详。作本剧署名苍山子。剧情是:临安青年米遥,字远思,自恃才高,诗酒狂放。宋徽宗为端王时,曾慕其名而派遣高俅赠以玉章。米遥至淮安,题诗酒家之壁:“桂花宜向月中看,谁送书

  • 元诗纪事

    四十五卷。清陈衍(生平见《石遗室诗话》条)编。由于唐宋、金代诗均有纪事,而元代独无。清初顾嗣立所辑《元诗选》影响颇大。钱大昕想与之同步,故采各家诗文集、笔记与《元史》资料辑为《元诗纪事》。然而,《元诗

  • 官场现形记

    晚清李宝嘉(1867-1906)撰。李宝嘉字伯元,又名宝凯,别号南亭亭长,笔名游戏主人,讴歌变俗人等。江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市)人。他年轻时擅长八股诗赋、工书画篆刻,曾学过英文,并考中秀才。早年在上海

  • 景岳全书

    六十四卷。明张介宾(详见《类经》)撰。张氏在总结前人医疗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个人临床经验,于天启四年(1624),汇成此书。这是一部规模宏伟,内容全面的综合性医学丛书。书中对内、外、妇、儿以及中医理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