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义证

礼记义证

一卷。后魏刘芳(详见《毛诗笺诗义证》条)辑。清马国翰撰。马辑本只六条,有得有失。其有,“云卜赴也,赴来者之心”。此为得也。赴从卜声。《诗·大田》“秉畀炎火”,《释文》“秉”,“《韩诗》作卜,卜报也”。《丧服小记》“报葬者报虞”,郑注“报读为‘赴疾’之赴”。卜、报、赴一声之转。今训卜为赴者,盖亦读如赴疾之赴,视“报”义为精。《白虎通·蓍龟篇》“卜赴也,爆见兆也”。知其说远有所本矣。又云“通其率以十一为正,谓野九夫之田而税一,国中十一夫之田而税一”。此为失也。《孟子》九一是九中税一,则十一当是十中税一,非十一而税一。《孟子》言“贡”、“助”、“辙”十一。以为九一与十一相差甚少,也可谓十一,则必贡助通都为十一;然而殷不包括贡法,将如何也为十一,其义难圆通。《小雅·甫田疏》云:“助者九夫而税一夫之田,贡者什一而贡一夫之谷,通之二十夫而税一”,不免沿其此误。又云“周之小学为辟,在郊”。此又失也。《王制》云,“大学在郊,天子曰辟,诸侯曰宫”。这“辟”为“大学”之定名,怎能附于小学呢?《灵台疏》:“《王制》以殷之辟与《大学》为一,因而说之,不必常以大学为辟,小学亦可。”是从其错讹。又“路下之燕寝,故有房”。此又失也。《斯干》“筑室百堵”,《郑笺》谓“筑燕寝也。天子之寝有左右房,宗庙及路寝,制如明堂”。此据下“西南其户”句,故以燕寝立文,认为路寝有左右房。观《书·顾命》、《诗·王风》及《礼·丧大记)自见。凡《礼》经所言,多是正寝。郑注每以“东房西室”为说,殆不足信。“阖门左扉”,郑注明曰“路寝门”,今以为“燕寝”,颇觉似是而非。《斯干》疏云:“天子路寝,既如明堂”。认为自然燕寝之制当如诸侯路寝,故知有左右房,与《玉藻疏》同,则也终为旧说所囿。又云“玄绡衣为玄端”,此又失也。《玉藻》云“以帛裹布,非礼也。凡玄端朝服皆用布,若以绡衣裼,便是以帛裹布。”《记》意断不应如此。黄以周《衣服通故》“以狐袭豹裒为士服,不关天子诸侯”,其见最高。《孔疏》引皇侃云:“玄衣,玄端也。畿内诸侯朝服用缁衣,畿外用玄衣”。此狐青又是畿外诸侯朝服之裘,重纰谬,应为《孔疏》所斥也。又云“六冕之裘皆黑羔裘”,此其得也。《司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则衮冕”等等。大裘为冬至祀天之服,其时必裘,春秋四时祭中值冬日亦必裘,祀五帝中祈谷一祭亦可裘。所以经文承上统言,为四时无皆裘之理,人所易晓。孙贻让《周礼正义》一再驳刘氏此说,恐为人所笑。《召南》疏云:“二刘等以《司服》云‘服大裘而冕’,以下冕不复言裘;《司裘》云‘掌为大裘以共王祀天之服’,亦不别言衮冕以下之裘。说明六冕与爵弁同用大裘之羔裘。“二刘”即刘焯、刘炫、焯炫常并称之。其书之得失,庶几可知也。《王制》“公田藉而不税”疏:引刘氏及皇氏云“夏时民多,家得五十亩而贡五亩。殷时民稍稀,家得七十亩而助七亩。周时其家至稀,家得百亩而彻十亩,故云其实皆什一。”此当以《义证》申说《郑注》引《孟子》语,而马氏失采。但此说颇误,《井田通故》已议之。又马辑他种往往有附载。今考《魏书》及《北史本传》,并载芳与王肃《问答》,极言“男子有笄,冠尊,故夺其笄。”此说甚精当。亦与《礼记》相涉,于是附记录之。此书有玉函山房本。

猜你喜欢

  • 续诉琵琶

    清廖燕撰。生平见《醉画图》条。此剧为《柴舟别集》其中之一种,为《诉琵琶》之续篇。继续写作者本人因被穷鬼疟魔所扰,请诗伯、酒仙合力共同驱逐穷鬼,穷鬼既去,作者得救。诗伯、酒仙和作者一同饮酒吟诗相贺之时,

  • 石屋诗钞

    八卷。补钞一卷。清魏麐徵(约1682年前后在世)撰。魏麐徵,字苍石,江苏溧阳人,生卒年不详。康熙六年(1667)进士,官至邵武府知府。此集第一卷与第八卷与其他六卷排目不同,其总题为《杂诗》。其他六卷分

  • 抑庵集

    十三卷。《后集》三十七卷。明王直(1379-1462)撰。王直,字行俭,号抑庵。江西泰和人。永乐二年(1404)进士,授修撰,迁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正统间,拜吏部尚书。天顺初,以老疾乞休。卒谥文端。事

  • 文选句图

    一卷。宋高似孙(约1199前后在世)撰。高似孙字续古,号疏寮。浙江余姚人,生卒年不详。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官知信州等。著有《剡录》。案摘句为图,始于张为。其书以白居易等六人为主,以杨乘等七十八

  • 名贤汇语

    二十卷。不著编辑者名氏。书前有明隆庆五年(1571年)自序,自称“飞来山人。”序词鄙陋,颇似坊贾伪撰。此书节录均为明人说部,如明陆粲《庚巳编》一卷、侯甸《西樵野记》一卷、沈周《客座新闻》一卷、黄溥《闲

  • 近思录集注

    十四卷。清江永撰。(见《周礼疑义举要》)。《近思录》成书之后,数经删补,故传本颇有异同。至各卷之中,唯以所引之书为先后,而没有标立篇名,则诸本不同。至淳祐年间,叶采纂为《集注》,明代周公恕亦为之作注,

  • 晦庵文钞续集

    四卷。明崔铣(1478-1541)编。崔铣,字仲凫,一字子钟,亦字后渠,安阳(今属河南)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授编修。历为南京礼部右侍郎。宣德间,常熟吴讷有《晦庵文抄》六卷,崔铣以其未备,复

  • 续修崞县志

    八卷。清赵冠卿、龙朝言修,潘肯堂等纂。赵冠卿字蔚堂,河北清丰县人,光绪三年(1877)进士,五年(1879)任崞县知县。按崞志创修于明嘉靖四十五年知县尹际可,其后万历间知县陆寿光及清乾隆二十一年邑令顾

  • 火器图

    一卷。明顾斌撰。顾斌字质夫,晋江(今属福建泉州)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三十七年(1609)举人,官广东信宜县知县,调蜀府左长史。此书所言为军中火攻之具,其制甚详。《四库提要》谓“大抵斌以意造之”。又云如

  • 孟子师说

    一卷。清黄宗羲(1609-1695)撰。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世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末著名思想家、朴学大师。明时不事举业,明亡后曾参与抗清运动,败而归乡,终身不仕。其学出刘宗周,深受王阳明心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