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王制笺

王制笺

一卷。清皮锡瑞(详见《礼记浅说》)撰。是书以《王制》为素王之制。俞樾曾评议此书,以为:孔子将作《春秋》,先修王法,斟酌损益,具有规条。其门人弟子与闻绪论,私相篡辑,而成《王制》。皮氏作《王制笺》为之疏通,以证明其义。其书全载郑注,间或陈述己意,以纠正郑注之失,对孔疏合理者亦录之。其书前有光绪三十三年(1907)自序并后序。(俞说详见《达斋丛说·湖楼笔谈》)皮氏为《王制》作注解,在郑注孔疏的基础上旁征博引,正其得失。如“祭因国之在其地而无主后者”句,引顾炎武说,足证郑误。又“爵人于朝,刑人于市”句,引《白虎通》、《说苑》及《御览》,证明孔疏之失。皮氏更多地是以《周礼》为依推来考订《王制》之得失。如证封国之制:孟子《王制》所言“三等之封”,为三代之旧法,其云百里,七十里,五十里,除山川附庸言之,故曰名山大泽不以封。《周礼》所言“五等之封”为周公所立之法,其云五百里、四百里、三百里、二百里、百里,兼山川附庸言之。故成王命鲁侯云:“大启尔宇,锡之山川,土田附庸。”宣王赐韩侯曰:“其追其貊,奄受北国。”赐召公曰:“锡山土川,于周受命。”推此则可确证周实增封斥大九州之界。又释“职官礼”,《曲礼》云,“五官之长曰‘伯’,是职亦曰‘方’。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皮氏云:州长在外本称伯,《王制》所谓“方伯”,是也。入天于之国曰“牧”,避“二伯”之称也。凡一州必有一伯。故唐虞分十二州,《书》称之曰“十二有牧”,夏分九州,《左传》称之曰“九牧”,周亦分九州,《左传》称之曰“九伯”。推此可证“伯”即“牧”。虞夏及周皆曰“牧”之说,可勿辨矣。以上所论皮氏辨证,可见其考论评实,义据宏深,条理分明,时有新见,其治学既严谨又不拘泥迂腐。此书有光绪中思贤书局《皮氏经学丛书》本及《师伏堂丛书》本。

猜你喜欢

  • 杜律疏

    八卷。清纪容舒撰。纪容舒生平详见《唐韵考》辞目。本书共八卷。因纪容舒认为顾宸所撰《辟疆园杜诗注解》繁碎太甚,又多穿凿附会,故汰其芜杂,参以己意,以成是编。初名《杜诗详解》,后因所解皆为律诗,又字字句句

  • 旗军志

    一卷。清金德纯撰。金德纯,字素公,辽阳人,隶汉军正红旗。清代旗军之制,创立于清太宗征服朝鲜以后,先是设立满洲八旗,以后又扩充为蒙古汉军八旗。是书于此叙述较为简略,可与《清史稿》中《兵志》互为参证。有《

  • 圣译楼丛书

    三种,十卷。清李祖年编。李祖年,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县)人,生卒年不详。历官山东文登、益都知县。丛书所刻为其乡贤遗著,共三种:第一种是清杨峒《律服考古录》二卷,认为律由礼出,违于礼则入于律,故参考古籍,

  • 右编补

    十卷。明姚文蔚编。姚文蔚字养谷,钱塘人。万历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少卿,有《周易注会通》、《省括篇》。唐顺之编《右编》书未完,由刘日宁补而辑之但多有缺略。姚文蔚即取永乐中所修名臣奏议,拾其所遗,仍从奏议

  • 陈氏易说

    四卷。清陈寿熊撰。陈寿熊字献青,又字子松。江苏震泽人。于周易研究甚深。著述颇丰。除本书外,还有《周易集义》、《读易汉学私记》、《读易启蒙》、《周易正义举正》、《周易本义笺》等。全书四卷,卷一为上经,卷

  • 鄱阳县志

    ①十六卷,清王克生修,王用佐等纂。王克生,字桢伯,山东掖县人,举人出身,康熙十六年(1677)任鄱阳县知县。王克生莅任后,参阅历修邑志,考证诸典籍记载,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修成刻印。全书十六卷,

  • 贵池县志续编

    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谢锡伯修,汪廷霖纂。谢锡伯,燕山人,清乾隆初年知贵池县事。汪廷霖,邑人,庠生。贵池县志,始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为知县李愈昌属邑人刘廷銮所创修,至乾隆初年,已八十余年。时

  • 易经颂

    十二卷。明陈仁锡撰。该书借剖析字句来发挥意义,虽取《本义》而亦有相异者。大抵据文臆断之处多,而研究古训之处少。因为陈氏本为文人,经学并不是他的专门所长。该书未见著录,《四库全书总目》始据副都御史黄登贤

  • 论语补注

    二卷。清刘开(1781-1821)撰。开字明东,号孟涂,安徽桐城(今安徽桐城)人。诸生,从师姚鼐。著有《刘孟涂集》四十四卷,《骈体文》二卷,《诗前集》十卷,《诗后集》二十二卷。是书自序中称:“士病于穷

  • 产育保庆集方

    见《产育宝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