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溧阳县志

溧阳县志

十六卷。清李景峄、陈鸿绶修,史炳、史津纂。史炳,字恒斋,乾隆十六年(1751)举人,官兴化教谕。史氏精音学,旁通西方算术,尤工试帖,诗、词入九家诗选,有《大载礼正义》十六卷、《杜诗琐证》二卷、《句俭堂集》四卷行于世。溧阳,原隶江宁府,清雍正八年改隶镇江。其旧志始于宋乾道,已久失。明代有万历师志、弘治符志,清有康熙徐志、乾隆吴志。修此志时,其旧志皆存,文献详备,故作者得以藉手。清嘉庆辛未(1811),知县陈鸿绶聘史炳等纂修邑志,史氏延用《江南通志》体例,备用旧志文献史料,详稽博访,订舛正讹,三年告成,于嘉庆十八年(1813)付梓刊行。志凡十六卷,卷一至四志舆地,其目十五,为建置沿革、疆域、山水、风俗、城池、公署、驿铺、区村、桥梁、坊表、古迹、园林、坛庙、祠墓、寺观;卷五志河渠,其目二,为水利总说、塘遏;卷六志食货,其目九,为田赋、漕运、税课、户口、耆民、蠲赈、积贮、养育、物产;卷七志学校,其目六,为学宫、学额、学田、书院、社学、义塾、乡试;卷八志武备,其目四,为兵制、汛地、前明马政、兵事;卷九志职官,其目五,为文职、文题名、武职、武题名、名宦;卷十志选举,其目十,为进士、举人、荐辟、贡生、耆儒科衔、例贡监、各途文职、武进士、武举人、各途武职;卷十一至十四志人物,其目二十,为古爵秩、封荫、宦绩、忠节、孝行、义行、儒林、文苑、隐逸、始迁、流寓、艺术、方伎、贤淑、才媛、贞孝、笃孝、贞义、贞烈、完节;卷十五志艺文,其目四,为经部、史部、子部、集部;卷十六志杂类,其目四,为瑞异、纪闻、疑辨、补遗。史氏为本邑之世家名儒,熟悉掌故,老于文学,其所考据,皆精确可信。其志搜采精博,体例谨严,为邑志中之佳作。有稿本(仅存卷1——13,15——16)、清嘉庆十八年(1813)刻本、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刻本。

猜你喜欢

  • 心史

    七卷。宋郑思肖(1241-1318)撰。郑思肖字忆翁,号所南、木穴国人、三外野人,连江(今福建)人。曾以太学生应博学鸿词试,宋亡后,隐居苏州,自称“三外野人”。善画兰梅,多露根,或写无根兰,都不画地坡

  • 学诗毛郑异同签

    二十二卷,附一卷。清张汝霖撰。汝霖字宰眉,江西武宁人。生平不详。书前有作者嘉庆二十四年(1819)自序,则其书成当在此时。自序称其尝从家训之余,侧企汉儒之学,谨辑其素所请业,与讲课间问辩之作,为毛郑发

  • 双剑雪

    即《鸳鸯针》之三四卷。见《鸳鸯针》。

  • 西溪集

    十卷。宋沈遘(1025-1067)撰。沈遘,字文通,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皇祐元年(1049)进士。历知杭州、开封府,官至翰林学士。沈遘与弟沈辽,叔沈括俱有文名,称为“三沈”。他以文学致身,而吏事精敏

  • 太岳集

    四十六卷。明张居正(1525-1582)撰。张居正江陵(今湖北)人,其生平详见《书经直解》条。此集共四十六卷。皆文无诗。神宗初年张居正独持国柄。后毁誉不一,迄无定评。文章本非所长。集中奏疏、启札最多,

  • 尚书揆一

    六卷。邹期桢撰。其生卒年不详。期桢字公宁。无锡(今属江苏省)人。明代学者。万历中诸生。曾与吴桂森俱从著名学者高攀龙受业,时称为两素衣先生。除《尚书揆一》外,尚有《读尚书六要》之作,为其孙邹升所述。《尚

  • 易学全书

    五十卷。明卓尔康撰,《四库全书》已著录,内容详参十二卷本。此本为稿本,凡五十卷,内容完备。刘思生称此为原稿,较之十二卷本更为珍贵,故录此以备参考。今存稿本。

  • 怀星堂集

    三十卷。明祝允明(1460-1526)撰。祝允明字希哲,号枝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五岁能作径尺大字,九岁能诗,后博览群书,文章有奇气。弘治五年(1492)中举,以后久试不第。正德十年(1515)授

  • 遂翁自订年谱

    一卷。清赵畇(1808-1877)自撰。赵畇字芸谱,号岵存,晚号遂园,又号遂翁。安徽太湖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士。历任编修,国史馆总纂,实录馆总裁,广州、潮州府知府,惠潮嘉道,按察使等官。此

  • 三体摭韵

    十二卷。清朱昆田(1652~1699)撰。朱昆田字西畯,浙江秀水人。朱彝尊之子。承其家学,工于诗。著有《笛渔小稿》,附于其父《曝书亭集》之后。此书仿宋阴时夫《韵府群玉》的体例,取前人骚、赋、诗中的新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