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泽存堂五种

泽存堂五种

五十卷。清张士俊编。张士俊,生卒年不详,号半桥居士,吴郡(今江苏吴县)人。生性喜好收藏典籍,并造泽存堂专供藏书之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受教于清代文学家,浙西派的创始人朱彝尊之门。朱彝尊志欲汇辑前贤有关音韵、文字学方面的书籍,刊刻行世,以利后学。士俊承秉师志,访得毛晋汲古阁所藏宋刊本《玉篇》、《广韵》等书详加校正,据宋本影印刊刻,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成书。书成之日,恰逢康熙帝南行,士俊将此书献上,以获皇上的奖赏。四方学者,传为善本。此后朱彝尊又以《群经音辨》、《字鉴》、《佩觽》等书,嘱咐士俊校勘刊刻,大概用了七年的时间才刊刻就。与前之《玉篇》、《广韵》汇刊为《泽存堂五种》。每书后均有题识,详细记载了刊刻的原因及经过。从各书题识可知张士俊刊刻此书时十分谨慎认真。《群经音辨》为宋贾昌朝撰。此书汇集群经之训各异者,以类相从,分为五门,详细辨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书中沿袭旧文”,诚不免有“疏于考证”之处,“然释文散见各经,颇难检核,昌朝会集其音义、丝牵绳贯、同异粲然,卑学者易于寻省,不为无益。”宋郭忠恕所撰《佩觽》上卷阐述他对文字变迁的看法,附带说明编书的意旨;中下两卷,把形体、声音相似,容易混淆的字,按平上去入四声分为十部,一对对地排在一起,注明它们音义的不同。总的来说,这部字书,对于辨别一般形音义相近的字有一定的作用。元李文仲撰《字鉴》是一部根据《说文解字》来“辨正点画、刊除俗谬”,纠举历来使用文字的错误的字书。《泽存堂五种》目录:宋贾昌朝《群经音辨》七卷,梁顾野王《玉篇》三十卷,宋陈彭年《重修广韵》五卷,宋郭宗恕《佩觿》三卷,元李文仲编《字鉴》五卷。有清康熙年间刻本行世。

猜你喜欢

  • 赤庐札记

    一卷。清代丁泰(生卒年不详)撰。丁泰字履叔,平湖(今浙江省北部)人。此书主要内容为杂论与考证经义,自《周易》到《孟子》仅有二十节,但说经部分不盲从于旧注,较为实事求是。书中还引了许多清代儒家学者的驳论

  • 庄屈合诂

    清钱澄之(1612-1693)撰。钱澄之,初名秉镫,字饮光,号田间,桐城(今安徽桐城县)人。明末清初诗人、学者。万历时诸生,弱冠时以抵阉党闻名。崇祯时以明经贡京师,屡上书言时政得失。后游吴越间,被复社

  • 八旗则例

    十二卷。清鄂尔泰等奉敕编。鄂尔泰,西林觉罗氏,字毅庵,满洲镶蓝旗人。康熙举人。雍正时任军机大臣。有《西林遗稿》。是书于乾隆六年(1741)修成,共分十二类,每类一卷,分别有职制、公式、户口、俸饷、仓库

  • 春秋左传会要

    四卷。清李调元(详见《易古文》)撰。调元藏书极富,涉猎颇广,自经史百家、音韵小学都有所撰述。此书共四卷,列举《左传》的要点,进行阐发,有独到的见解。他对《左传》史实,分条加以考据评论,往往发前人之未发

  • 六经略注序

    一卷。常爽(生卒年不详)撰。马国翰(详见《五经通义》条)辑。常爽字任明,河内温(今河南温县西南)人,魏著名的经学家。据《北史·常爽传)记载:“爽少而聪敏,严正有气慨”,“笃志好学,博闻强识,明习纬候、

  • 汝宁府志

    三十卷,首一卷,清德昌修,王增纂。德昌,字懋亭,满州正白旗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来任。王增(约1755-1820),字方川,浙江会稽(今绍兴)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榜眼,官翰林院编修。后出

  • 织斋集钞

    八卷。清李焕章(1614-1688?)撰。李焕章字象先,号织斋。乐安(今山东博兴)人。明诸生。入清后,弃科举功名而游名山大川,足迹遍布南北。好读佛书,喜作古文。与侯方域、王猷定、陈弘绪并称“四家”,周

  • 历代寿考名臣录

    不分卷。清洪梧编辑。该书录西周至明代七十岁以上且官至卿位以上之臣。由于采录仅依据正史,故不无遗漏,而名臣中亦有碌碌无为者。书中有洪梧序,作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现有文学山房活字印本。

  • 观无量寿佛经义疏

    一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无量寿经义疏》约有18000余言。初以六门明义,即序王第一,简明第二,辨宗体第三,论因果第四,明净土第五,论缘起第六。共约有4000言。次以此

  • 记大同武州山石窟寺

    一卷。近人陈垣(1880-1971)撰。陈垣,字援庵,广东新会人。对火袄、摩尼、佛、道、天主等宗教,以及元史、年代学,校勘,辑佚,史讳等方面,均有开创性的成就。著述颇丰。有关佛教方面的著述,主要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