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河南通志

河南通志

①四十五卷,明邹守愚修,李濂、朱睦纂。邹守愚,字若哲,福建莆田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授户部主事,历任员外郎中,出守广州,后升江西学政,调山东,嘉靖三十四年(1555)以右副都督史巡抚河南。周年,山西、陕西、河南地震,命往陕西帙祀河岳,积劳病卒。赠右都御史,谥襄惠。著有《俟知堂集》。李濂,字川父,河南祥符县人,正德九年(1514)进士,受沔阳知州,官至山西佥事。著有《祥符乡贤传》、《汴京遗迹志》、《观政集》、《嵩清集》等书。邹守愚巡抚河南,见《河南通志》旧有书,苟简讹漏,新故纷错,亟待重修。乃开局修志,延李濂、朱睦总其事,翌年八月志稿告竣。又三年都御史潘恩始将志稿付梓。嘉靖三十七年(1558)刻印。全书四十五卷,分三十三门,为:图考,建置沿革(上、下有表),星野(附祥异),疆域(附形胜),山川(附关津、桥梁),风俗,封建(附王府),户口(附民役),田赋,物产,职官,城池,河防,公署,学校(附贡院、书院),科目(附荐举、武举),祠祀、陵墓,寺观,古迹,帝王(附后妃),圣迹(附先贤),名宦,人物,游寓,孝义,列女,隐逸,仙释,方伎,艺文,辨疑,备疑。此志与成化二十二年《河南总志》相比较,以体例而言,成化志以地系事,此则分目纪述,较为合理。以纲目而言,前者单调,此较宏阔。其不足为征引未能赅洽,考证亦未能精确。如开设帝王目,历代帝王,本纪列于国史,不凭借方志而得以流传,故有失志体。又如:在人物之外,另置其他人物项目,有乖史体。② 五十卷,清贾汉复修,沈荃纂。贾汉复(1606-1677),字胶侯,号静庵,山西曲沃人。明末为淮安副将。降清后隶正蓝旗汉军,后任兵部尚书,顺治十四年(1657)任河南巡抚,后又任陕西巡抚,贾汉复在豫陕期间,分别主修《河南通志》和《陕西通志》,开创清代修志之先。康熙十一年(1672),清朝廷以贾汉复所修豫陕两省通志为典范,谕旨全国各省修志,并颁布修志条例四十款,贾汉复修通志体例随之流行各地。沈荃,字贞蕤,江南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顺治九年(1652)会试一甲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后因翰林官外转,出任河南按察司副使,分巡大梁道。康熙九年(1670),授浙江宁波同知。未上任,特旨召对,命作各体书。十年(1671),授翰林院侍讲,十九年(1680),加礼部侍郎衔。二十三年(1684)卒。河南旧省志修于明嘉靖年间,距清顺治已有百余年,清顺治十四年,贾汉复来河南任巡抚,锐意修举新志。其初欲聘孙奇逢主纂事,孙晚年隐居于辉县苏门山中,但孙辞之再三,贾遂转聘沈荃总其事。沈荃在该书序中曰:“余惴惴惧勿克襄厥事,惟惮夙夜之劳,集众思之益,网罗旧闻,搜采散佚。”终于编纂完成。清顺治十七年(1660)刊印。全书图三十一幅,总目三十类。本书以明嘉靖年间《河南通志》为蓝本,对其纲目,略有增删,并纠谬正讹,对无可据者,则宁缺疑以待。凡事有足述必征信以传,同时,还参稽郡县新志,这大大充实了读书内容。不少门类,上溯远古,下迄有清,作出系统记载,有较大的资料价值。其书沿革一目,以府为单位,有表有文,按朝排列,颇为醒目,表后则附有府属州、县沿革。疆域一目,按各府四至八到通往各州、县,均有具体里数。城池一目,叙各府、州、县城池建筑沿革、面积。职官、选举或自秦代,或自西汉依次记录。特别是河防一目,叙自远古,止于顺治间,对河患、截堵、视察等方面都作了详细的记载。主修贾汉复称“一展阅,而八府十二州九十五县之舆地、山川、关梁、建置、风俗、方贡、户口、人文、莫不犁然在目”。(《进呈通志疏》)该书失误主要有二,其一,有些以远古的传说和神话为依据,捕风捉影;其二,叙述尚有不足之处,特别是沿革一目下,遗漏较多。

猜你喜欢

  • 说文补详字义

    十四卷。清沙木(生卒年不详)撰。沙木字青岩,浙江嘉兴人。著有《艺文备览》百二十卷。是书首为沙氏自序,次为凡例标目,下依《说文》部次分为十四卷。其中所补所详之义,本散附于《艺文备览》之内各字之下,而后别

  • 古书之句读

    《古书句读释例》之初名,见“古书句读释例”。

  • 丽奇轩四书讲义

    无卷数。清纪克扬撰。克扬详《易经讲义》条。此书乃为举业而作之讲义,每章不录经文,只于章目后略敷数语,无甚精到之见。《四库全书》采用者为励守谦家藏本。

  • 闽清县志

    八卷,首一卷,民国杨宗彩修,刘训瑺纂。杨宗彩,民国初年任闽清县知县。明万历间曾先后两修志乘,然其书均已散失。清顺治中,邑令姜良性再修闽清志略,书亦不存。乾隆七年(1742)县令姚循义再次重修县志,书始

  • 广雅

    十卷。三国魏张揖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揖字稚让,清河(今河北临清县东北)人,太和(227-233年)中官博士。后魏江式《论书表》曰:‘魏初博士,清河张揖著《埤仓》、《广雅》、《古今字诂》。究诸

  • 板桥诗钞

    三卷。《词钞》 一卷。《小唱》 一卷。《题画》 一卷。《家书》 一卷。清郑燮(1693-1765)撰。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居士、板桥道人,江苏兴氏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历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

  • 任子道德论

    见《任子道论》。

  • 洪范正论

    五卷。清胡渭(详见《易图明辨》)撰。《洪范》系《尚书》重要篇目之一,主要内容详见《洪范口义》条。自汉以来,研治《洪范》者多有其人。渭研治《洪范》,以《洪范》为体,《禹贡》为用,互相推阐,以发明奉若天道

  • 铜马编

    二卷。明杨德周(约1627年前后在世)撰。杨德周,字齐庄,鄞县(浙江宁波)人。生卒年不详。万历四十年(1612)举人。官历古田、高唐知县。著有《淡圃芋记》。此集为其崇祯中为福建古田知县入觐京师,往返记

  • 无梦园海集

    三卷,漫集二卷,车集三卷。明陈仁锡撰。陈仁锡,字明卿,长洲人,天启进士。授编修。典诰敕,以不肯撰魏忠贤铁卷文落职。崇祯初召复官。累迁南京国子祭酒。其以出仕不逾年即归,尝为诗曰,“家临葑水绝尘喧,常任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