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河北采风录

河北采风录

四卷,清王凤生撰。王凤生,号竹屿,安徽婺源漳溪人。王凤生诰授中宪大夫,历任河南河北兵备道,前归德府知府等。道光五年(1825)署嘉兴府同知,奉特旨调往河南监催要工。王凤生初任,即访州县,令各州县将其河道、水利并本县地理概况、风俗、古迹及人物一并简明上报,汇成此书。清光绪六年(1826)河朔官舍刻印,共四卷。第一卷河北道全图及黄、淮两水图,第二卷彰德府及其属县,第三卷怀庆府及其属县,第四卷卫辉府及属县。全书以图与文两部分组成,除河北三郡舆图、黄淮两水及南运河总图、沁水河渠全图、丹水河渠全图以外,各府、州、县均先图后文载述。图共三十三幅,除河北三郡舆图一幅外,皆为水道图。文一般为:地理位置、四至八到、面积、境内河道、本境地形地质,物产(尤重特产)、风俗、治安情况、保镇、徭役、保甲,最后为本地沿革、名称来历、名山大川、古迹、人物共十六项。各项记述简明扼要,无浮词。此志十分重视经济情况的搜集,故资料颇多珍贵。如关于生产,内黄县载:“本县东西两乡沙土多种棉花,收成不为不盛,可以织布,而布价反贵于不产棉花州县。山西客商多来此置局收贩,则本境之不务纺织可知也。应请于保甲章程内查产棉村庄,令置造纺车机杼,责成甲长经理,使习纺织。”同时,河南省志书从清乾隆后陷入低谷,至光绪末年始又有一个修志小高潮。在这期间,志书甚少。而《河北采风录》恰恰反映了这一时期三府二十五县的情况,覆盖面之广,更为难得。

猜你喜欢

  • 礼记笺

    ① 四十九卷。清郝懿行(1757-1825)撰。懿行,字恂九,号兰皋,清经学家,山东栖霞(今烟台市西南部栖霞县)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官户部主事二十七年。一生无意于仕途显达,致力于著书论说。有

  • 蟾仙解老

    见葛长庚《道德宝章》。

  • 杜诗会粹

    二十四卷。清张远(约1692前后在世)撰。张远字迩可,萧山(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中,由贡生官缙云县教谕。朱彝尊《曝书亭集》有《送远之桂林》诗,即为送其之作。著有《蕉园集》、《梅庄集》等。本书

  • 洪范

    武王胜殷,杀受,立武庚,以箕子归。作《洪范》。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王乃言曰:“呜呼!箕子,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攸叙。”箕子乃言曰:“我闻在昔,鲧堙洪水,汨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

  • 梅叟问评

    四卷。清郝培元(生平不详)撰。是编乃论巩固封建等级制度和宗法关系的礼法条规和道德标准及家庭中对晚辈的礼法教育。有清嘉庆至光绪间《郝氏遗书》本,《清史稿艺文志补编》著录。

  • 文选旁证

    四十六卷。清梁章钜(1775-1849)撰。梁章钜字闳中,一字茝林,晚号退庵,福建长乐人。清文学家,嘉庆进士,官至江苏巡抚。综览群书,熟于掌故,喜作笔记小说,也能诗,著作颇多。有《制义丛话》、《楹联丛

  • 金华贤达传

    十二卷。明郑柏(生卒不详)撰。郑柏,字叔端,明浦江(今浙江省浦江县)人,生平仕履不详,为宋濂弟子。《金华贤达传》收录金华一郡贤达三百六十余人,分为忠义、孝友、政事、儒学、卓行五类,每人作一小传,并系之

  • 孝纪

    十六卷。明蔡保祯(生卒不详)撰。蔡保祯,字瑞卿,明漳浦(今福建省漳浦县)人,生平仕履不详。《孝纪》收罗历史上以孝行著称的人物,记其事迹。分为十六卷,即帝王、圣门、纯孝、世孝、禄养、苦行、神助、通神、寻

  • 诗说

    ① 十二卷。宋刘克撰。刘克,宋理宗时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信安(今浙江常山县)人。刘克在《诗经》研究方面受吕东莱的影响,《诗说》一书的体系仿效《吕氏家塾读诗记》,一诗一解,先列原文,后录诸家之说,而系

  • 雍略

    二卷。明陈念先撰。念先,慈溪(今属浙江)人,生卒仕履不详。该书主要记其八世祖陈敬宗官南雍间事实。敬宗,字光世,永乐二年(1404)进士,曾官南雍20年,严重有师法,与北雍祭酒李时勉齐名,世称南陈北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