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江都县志

江都县志

①十六卷。清李苏纂修。李苏,字环溪,湖北荆门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五十三年知江都县事。《江都志》始修于明嘉靖四十一年,成书于万历二十五年。此则清代第一志,成于邑令李苏一人之手。扬州知府冯肃序曰:“未闻设局何地,延请何人,昼出治事,夕则篝灯讨论,或得之闻见,或征之史册,偶有感发,辄录于简。”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手成刊行。河防中详载三汊河挑河年例,艺文增收了康熙以来有关江都河防之条议奏疏,可知历代江都对治水极为重视。户口从康熙十五年至五十五年,几乎每隔五年收录一次人丁的具体数字,其史料价值极高。卷六秩官表,下列秩官、秩官名臣传;选举表,下列选举名臣传、荐绅名臣传,即为名臣,应归秩官名臣传,此种手法,可谓措置不妥。名儒中,首列胡瑗,与江都无涉,不免借资冠冕。有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刻本、抄本。②三十二卷,首一卷。清五格、黄湘修,程梦星等纂。五格,正白旗内务府人,乾隆二年(1737)由县丞升任江都县知县。黄湘,浙江德清县人,贡生,乾隆六年任江都知县。程梦星,生平见本书雍正《扬州府志》。此志创修于五格。乾隆六年,五格去任,时志稿已成,黄湘接任后复加厘定,越二年刊行。卷首为序、凡例、目录、舆图;卷一建置(沿革表附);卷二星野(祥异附);卷三疆域(都里、坊铺附);卷四山川(河渠、津梁附);卷五学校(书院、义学附);卷六赋役(漕屯、盐法附);卷七秩官(公署附);卷八祠祀;卷九军政(历代封建、战守附);卷十风俗;卷十一物产;卷十二选举(封荫附);卷十三仕籍(恩爵附);卷十四名宦;卷十五乡贤;卷十六古迹;卷十七寺观;卷十八冢墓;卷十九至二十八人物,其目为忠节、亮绩、孝友、笃行(尚义附、百龄人瑞附)、文学、武勋(戚畹附)、隐逸、寓贤、方伎、仙释;卷二十九列女;卷三十经籍(碑目附);卷三十一艺文;卷三十二杂记。清雍正九年(1731),析江都地置甘泉县,此志在各类记述中,以隶江都者详著于前,隶甘泉县者附目于后,难以分叙者则备载之。与前旧志相比,体例一反前例,其人文方面有所增多,地理方面有所减少。有清乾隆八年(1743)刻本、清光绪七年(1881)刘汝贤刻本。

猜你喜欢

  • 三订四书辨疑

    七十卷。清张江编辑。张江字百川,江西南城(今江西南城)人。官至翰林院编修。是书辨疑二十二卷,辨疑补一卷,绪余录二十卷,绪余录补三卷,识小录十卷,武备编四卷,乐器编五卷,拾遗十卷。每种均有自序。所辨,若

  • 海虞文苑

    二十四卷。明张应遴(生卒不详)编。张应遴,字选卿,江苏常熟人。是书辑其乡有明一代赋、诗、杂文,以类叙编次而成。其中,如桑悦《两都赋》,朱彝尊《日下旧闻》未见其本。牟俸《请兴水利疏》、《续文献通考》及《

  • 字义总略

    四卷。明顾充(生卒年不详)撰。顾充字回澜,上虞(今属浙江)人。隆庆丁卯(1567年)举人,官至南京工部都水司郎中。此书旨在辨诸字音义点画,但可取者甚少,其辨不如不辨。全书分为44门,无有章法,体例冗碎

  • 经读考异

    八卷,补经读考异一卷,句读叙述二卷,补一卷。清武亿(1745-1799)撰。武亿字虚谷,一字小石,号授堂,又号半石山人,河南偃师(今洛阳)人,经学家、经史考据家、金石学家。武亿少喜读书,遇灾屋圮,架席

  • 曲录

    六卷。王国维(1877-1927)撰。王国维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近代著名学者。自1907年起,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的研究,著有《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等,开创了研究戏曲史的风气。

  • 留台奏议

    二十卷。朱吾弼、李云鹄、萧如松、孙居相同编。朱吾弼,事迹见《朱子奏议》。李云鹄,字黄羽,内乡人。万历壬辰(1592)进士。萧如松,字鹤侣,内江人。孙居相,字伯辅,沁水(今属山西)人。万历壬辰进士,皆官

  • 涉世雄谈

    八卷,明朱正色撰。朱正色,生卒年不详,南和(今河北省南和县)人,字应明,号和阳,万历十七年(1589)举进士,历官甘州宪副,水泉告变时,朱正色率兵分守要害,设埋伏出奇制胜。后来宁夏发生变乱,他又被派去

  • 仪礼纂录

    二卷。清李清植撰。清植字立侯,安溪(今属福建)人。康熙进士,官至三礼馆副总裁。李氏以郑(玄)贾(公彦)疏为主,对注疏所未安者,别下己意,折衷是非。如《冠礼筮·宾筮》“皆于祢庙门之外,并无告祢之文”,李

  • 尚书汇纂集要

    六卷。清倪景模撰。倪景模字载棫,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本书缺《泰誓》上至《梓材》十三篇。倪景模在其自序中说:“得晋陵昆庭陆氏《尚书汇纂》,颇称简尚,已复补入蔡传字解更加修节,俾初学口到即了如指掌,童

  • 毛诗述正

    二十八卷。清张其焕撰。其焕字柏龄,湖南长沙人。生平及事迹均无考。是编体例严谨有序。征引浩博有据。诗文之下,首列辑诂一门以训诂名物。次列汇说,广泛采录旧说以疏解诗意。再列微辞,从字面文义入手推求古人之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