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水浒传

水浒传

各种刊本卷、回数不一,详见后。明高儒《百川书志》所录《水浒传》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郎瑛《七修类稿》和王道生《施耐庵墓志》所记略同。该书明、清诸刊本中,或题“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或题“施耐庵编辑”,或题“罗贯中编辑”。其作者究为罗、施二人,或为其中一人,至今学术界尚无定论。但施耐庵参与《水浒传》创作,目前一般已不甚怀疑,可能罗贯中修订过。罗贯中生平介绍详见《三国演义》。施耐庵生平资料极少,元末明初小说家,有人推断其生卒年约为1296-1370。籍贯有钱塘(今浙江杭州)、姑苏(今江苏苏州)后迁兴化(今江苏兴化)诸说。据说他是元朝至顺进士,后不满政治腐败和官场生活而弃官归乡,闭门著书。又说元末农民大起义时曾入张士诚幕。长篇小说《水浒传》为其代表作品,各种刊本易名很多,有《忠义水浒传》、《水浒全传》、《水浒》等不同题名,叙述北宋末年宋江在梁山起义故事。水浒故事在南宋和元代已在民间传说中广为流传,成为话本小说和杂剧的重要题材,如话本小说《宣和遗事》中已简略勾勒出了《水浒传》的基本情节。经过说话人和杂剧作家的不断创作,水浒故事不断演化发展,日趋丰富,施耐庵即在此基础上创作了《水浒传》。该书是第一部以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也是迄今为止这类题材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它以历史上的宋江起义为依据,描写了以梁山为根据地的一百零八位水浒英雄反抗斗争的全过程。通过各位好汉“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揭示了封建时代广大人民群众与封建统治阶级不可调和的矛盾,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全书虽是以“洪太尉误走妖魔”为序曲,呼应上天星宿之说,而实际上,是以高俅的发迹为真实开篇的。在腐败无能的宋徽宗朝廷中,高俅、蔡京、童贯等奸贼执掌中央大权,地方上有无数贪官污吏,直至郑屠、西门庆、蒋门神、毛太公、祝朝奉一层的土豪恶霸,把宋朝天下搞成了好人无处立足的黑暗世界,因此才逼得林冲、鲁智深、宋江、柴进、武松、杨志、孙立、解珍、解宝等好汉纷纷落草造反,用朴刀杆棒来洗雪仇怨、伸张正义。它从肯定的角度描写梁山英雄的反抗斗争,描写梁山英雄大聚义的壮丽图景,这是它历代受到读者欢迎的主要原因。该书后半部分也描写了梁山英雄受朝廷招安并参加征剿其他农民起义队伍的战争,表现了作者世界观的复杂和矛盾性。但在写招安的过程中,也揭露了统治者虚伪狡猾的招安阴谋,揭露了他们借招安之名行剿除之实的背信弃义,描写了梁山英雄被招安后的悲凉心绪和悲剧结局,客观上对招安进行了否定。该书结构严整,将各处英雄好汉的造反故事统御于梁山聚义的核心主线,布局匠心独运。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塑造人物众多,一百零八位英雄有半数以上个性鲜明,主要人物还有性格的复杂性和发展变化,其中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等人物形象在中国已家喻户晓。概括社会生活广泛而深刻,堪称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但歌颂美化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宋江,刻意标举封建忠义观念,则难脱时代局限。总的来说,该书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一流名著,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它的故事情节成为后世许多小说、戏曲的题材来源,它开创的成功创作方法也影响了其后许多通俗小说的创作。该书版本情况极为复杂,各种刊本不仅书名改易,内容也有很大的增补或删改。从情节和文字内容上大体可分繁本(或称文繁事简本)和简本(或称文简事繁本)两个系统:简本文字简略,细节描写较少,但包括大聚义、受招安、征辽、平田虎、王庆、方腊事,直至宋江之死;繁本描写细致,但无平田虎、王庆事。简本、繁本谁先谁后,学术界尚无定论。从存本回目形式上看,大体有如下几类:其一,百回本:明嘉靖武定郭勋刻本;明万历天都外臣汪道昆序刻本,明万历容与堂刻本;明末四知馆刻本;明大涤馀人识刻本,明清间芥子园刻本。百回本中,容与堂刻本题《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最为完整,保留该书较早的面貌,较有研究参考价值。1965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均影印容与堂本,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校点排印的《水浒传》亦是容与堂本。197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还出版了据容与堂本的整理本《水浒传》。其二,一百二十回本:明袁无涯刊杨定见序,另有郁郁堂、宝翰楼刊本,内容全同。此本在百回本基础上增加据简本改写的征田虎、王庆事,“事文均繁”,为《水浒全传》。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据此本校点排印,题《水浒全传》。其三,一百一十五回本:黎光堂本,有温陵郑大郁序;明刊巾箱本;清金陵德聚堂刊本。其四,七十回本:明崇祯间贯华堂刊,题《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金圣叹评。此本系金圣叹用袁无涯本、芥子园本的删节本,仅取前七十回,并将第七十回后半部分添改,回目亦由“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改为“梁山泊英雄惊噩梦”,此所谓金圣叹“腰斩《水浒》”。但因为它包括了该书精华部分,所以流传极广。七十回本另有坊刊王望如加评本,光绪十四年(1888)上海石印本,亚东图书馆排印本,申报馆铅印本。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据金本整理,把原书“楔子”整改为第一回,依据一百二十回本把最后一回“惊噩梦”改为“排座次”,出七十一回本,后多次重印。1981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水浒传会评本》,会集金圣叹等六种评本的评语,较有研究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 孝经郑氏注

    一卷。汉郑玄注。清袁钧(生卒年不详)辑。袁钧,字秉国,一字陶轩,号西庐,浙江鄞县人。袁钧为乾隆拔贡,嘉庆初举孝廉方正。袁氏精于郑学,辑有《郑氏佚书》二十三种,著述有《四明文献征》、《近体乐府》。《孝经

  • 转注古义考

    一卷。清曹仁虎(1731-1787)撰。仁虎字来应,号习庵,嘉定(今属上海市)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广东学政。工诗文,精小学、考据,尚著《转注古音考》等,有《宛委山房集》。是书历举晋卫恒以下至于清初

  • 元音

    十二卷。元孙原理汇辑、陈孟凝编选、张中达校正。孙原理、陈孟凝、张中达三人生卒年、事迹均不详。张中达出任定海县丞时方刻板行世(乌斯道《元音序》)。本书共十二卷,共选入元朝一百七十六位诗人的诗作,并在诗人

  • 石隐园未刊稿

    不分卷。明毕自严(1569-1638)撰。自严,-作自谷,字景会,作景曾,淄川(今山东淄博)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官至户部尚书,累加太子少保太保。该编是康熙季年(1664年)其孙毕盛鉴重新辑

  • 海宁州志稿

    四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李圭修,许傅沛纂,刘蔚仁续修,朱锡恩续纂。李圭字小池,江苏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人。咸丰十年(1860)江南大营溃败,李圭死里逃生,在青浦常胜军营办文案,后在宁波新关税务司做

  • 用易详解

    十六卷。宋李杞撰。李杞字子才,号谦斋,眉山(今属四川)人。生卒年及仕履皆不可考。宋代有三李杞,一为北宋人,官大理寺丞,与苏轼相唱和,见“乌台诗案”。一为朱熹门人,字良仲,平江人。一为此书之作者。《经义

  • 投笔肤谈

    二卷。旧题西湖逸士撰,何守法撰音点注。二人仕履,生卒年皆不可考。或谓同为一人,明嘉靖至万历间人。西湖逸士称此书述作之缘由:“余目击时艰,不欲自限于博士业,遂励志武事,间尝亦仿《孙子》之遗旨,出一隙之管

  • 大学古本说故

    一卷。清劳光泰(生卒年不详)撰。光泰字榕坡。广东南海人。嘉庆二十五(1820)进士。是书首有光泰自序,称是书字句一遵阳明之书,但见解与之有异,独知最尊朱子而序次又与之不同。书中称在止至善以至能得,是体

  • 永福县志

    十卷,清陈焱修,俞荔等纂。陈焱,曾任永福县知县。明万历年间,邑令唐学仁首修县志。后历代均未续修。陈焱任县令后,以旧志久已失传,又纂成此书。乾隆十四年(1749)刻印。共十卷,分为:卷一,舆地;卷二,建

  • 焦氏说楛

    见《说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