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梁上眼

梁上眼

二卷。清唐英(1683-1754?)撰。唐英,字隽公,一字叔子,号蜗寄居士,又号陶人,人称古柏先生,奉天(今辽宁沈阳)人。隶汉军正白旗。他十六岁即供奉内廷,后历任内务府员外郎等职。雍正六年(1728)奉使监督江西景德镇窑务,历时十余年。并曾兼理粤海关、九江关、淮安关税务。为官清明有政绩,赈苦济贫,受到人民爱戴。唐英多才,能诗文,喜书法,善画山水、人物,尤长于度曲。著有《陶人心语》、《窑器肆考》和戏曲作品多种。其中《笳骚》、《佣中人》、《芦花絮》、《梁上眼》、《三元报》、《十字坡》、《英雄报》、《虞兮梦》、《面缸笑》、《梅龙镇》、《女弹词》、《清忠谱正案》、《长生殿补阙》十三种为杂剧,《转天心》、《天缘债》、《双钉案》、《巧换缘》四种为传奇。合称《古柏堂传奇》,又称《灯月闲情》。《梁上眼》写昆山珠宝商人蔡鸣凤携银三百两归家,被其妻朱氏与奸夫郑屠杀死。窃贼魏打算藏在房中,看得分明,逃出被捉进官府。朱氏诬告其父图财害命杀死女婿,扭送于官府。朱父恰与魏打算关在一起,魏打算受感动上堂揭发朱氏杀夫真相,二凶手被处死。知县以朱父年老无后,遂命魏打算认其为义父,并任为本县马快。魏洗心革面,孝顺老人,并娶朱父义女茄花为妻。此剧来源于地方戏曲,有蔡鸣凤外出经商与店主老婆通奸杀害店主之情节,故京剧又名《循环报》。《梁上眼》有清乾隆、嘉庆间唐氏古柏堂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柏堂戏曲集》据以标点排印。

猜你喜欢

  • 书经讲义

    一卷。清周嵩年撰。此书书口题“豫河客籍学堂”,大概为河南学堂课士的讲义。全书分为六章,第一章讲解《全经大义》,第二章讲解《虞书》、《夏书》,第三章讲解《商书》,第四至六章,讲解《周书》。在第一章讲解全

  • 尚书微

    一卷。清刘光縢撰。本书所解释的只有《西伯戡黎》、《牧誓》、《洪范》、《金縢》、《大诰》、《康诰》、《酒诰》、《梓材》、《召诰》等几篇,颇多新见,其中尤以解《金縢》为新,认为“武王知周公之圣,荐之于天祖

  • 文字蒙求广义

    四卷。清蒯光典(生卒年不详)撰。光典字礼卿,合肥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累官江南淮扬海道,候补四品京堂,出为欧洲留学生监督卒。博览群书,精小学,通史地,张之洞称其学兼今古。蒯氏

  • 礼运注

    一卷。清康有为(1858-1927)撰。有为,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学者称其为南海先生。早年受业于名儒朱九江,1888年赴京应试,上书光绪帝,建议变法图存,未能上达,后在广州设万木草堂讲学,189

  • 读小戴礼日记

    无卷数 清阮惟和(生卒年不详)撰。惟和,字子衡,松洪府奉贤县(今上海市)增生。《读小戴礼日记》乃《学古堂日记》之一种,其书有考《曲礼》四条、《檀弓》四条、《王制》三条、《月令》十四条、《曾子问》两条、

  • 世德堂集

    四卷。清王钺(1623-1703)撰。王钺,字仲威,号任庵,诸城(今山东诸城)。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因母亲年老留养不赴官。1669年母亲去世,选为广东西宁县令。后举“博学鸿词”不赴。王钺善诗文

  • 今文尚书考证

    三十卷。清皮锡瑞(1850-1908年)撰。皮锡瑞字鹿门,湖南善化(今长沙)人,清末经学家,曾主讲湖南龙潭书院,江西经训书院。治经宗西汉传《今文尚书》的伏生,署所居为“师伏堂”,人称师伏先生。主要著作

  • 三苏谈

    十卷。清高阜(生卒年不详)编。高阜,字康生,号萝栖,祥符(今属河南)人。工画水仙,时为叹绝。著《三苏谈》。所录具为三苏之文。其中,苏洵文二卷,苏轼文六卷,苏辙文二卷。因每篇为之反复详论,故名曰《三苏谈

  • 曹州府志

    二十二卷。清周尚质修,李登明、谢冠纂。周尚质字典三,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贡生出身,乾隆十六年(1751)任曹州知府。李登明,郡人,曾任平鲁县知县。曹州,为古曹国,汉为定陶国济阴郡,后周始建州名。明

  • 东平州志

    ①八卷。清张聪、张承赐修,单民功纂。张聪,汉军正黄旗人,荫生,康熙十九年(1680)任东平知州。张承赐,康熙年间任东平州知州,张聪之宗兄。张聪宰东平州后,以东平郡乃古齐鲁之交,遗风故俗,为遐迩所重,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