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枣阳县志

枣阳县志

①二十四卷。清甘定遇纂修。甘定遇,字见龙,一字跃津,江西奉新人,官枣阳知县。县志可考者,宋淳熙中教授章颖始纂《春陵图经》,明正统中,盛祥复纂《春陵志》,清康熙初知县刘嗣煦又修县志。虽代有成书,现俱不传。乾隆二十四年(1759)甘定遇知县事,设局续辑,历数月,志成。《枣阳县志》乾隆二十七年(1762)刻本。全书二十四卷,卷首一卷。分为:卷一沿革,卷二疆域,卷三山川,卷四城池,卷五坊里,卷六水利,卷七积储,卷八公署,卷九学校,卷十典礼,卷十一丁赋,卷十二田赋,卷十三兵防,卷十四风俗,卷十五物产,卷十六古迹,卷十七灾异,卷十八寺观,卷十九陵基,卷二十职官,卷二十一选举,卷二十二人物,卷二十三艺文,卷二十四杂记。此志先是县令黄文瑗曾纂述,功未就而迁去,甘定遇取康熙刘志旧稿,参以黄文瑗新作,补订业成此志,因成书仓促,采葺未周,致多有失。② 十五卷,首一卷。清陈子饬修,高福滂纂。陈子饬字翊思,山东潍县人,举人,官枣阳知县。高福滂,湖北随州人,增生。县志自乾隆二十七年(1762)知县甘定遇修后,县人久不言志事。道光二十七年(1847)熊文凤莅任,倡议修志,不久改官离去,事遂中止。咸丰初,陈子饬知县事,以距乾隆甘志,行将百年,亟修县志。熊文凤修志时,高福滂主纂事,及陈子饬复开志馆,高福滂尚憩田园,乃敦聘,经一年告竣,成志。《枣阳县志》咸丰四年(1854)刻本。全书十五卷首一卷。分为:卷一地舆建置,卷二赋役,卷三学校,卷四礼制,卷五职官,卷六宦绩,卷七选举,卷八卷九人物,卷十至卷十三艺文,卷十四古迹,卷十五兵事祥异。此志之修,适太平军入楚,郡邑惶惶,而陈子饬于兵戈扰攘之中,从容整理,实非他人可及。枣阳故东汉光武中兴之地,此志人物,如帝纪、勋戚、王侯诸传,杂然并列,有不分正史、方志界限之嫌。③ 三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张声正修,史策先纂。张声正,字宏甫,湖南善化(今长沙)人,监生,官枣阳知县。史策先字吟舟,本县人,道光十三年(1833)进士,官监察御史、广平知府。县志自康熙中修后,经乾隆至咸丰,共修三次,多仓促成书。同治间,张声正知县事,延史策先主纂事。史策先以名进士守巨郡,卓有政绩。取前代旧志,参合去取,增以新事,成志。《枣阳县志》同治四年(1865)刻本。全书三十卷首一卷末一卷。子目为:卷一沿革,卷二山川,卷三城池,卷四坛庙,卷五公署,卷六里镇,卷七赋役,卷八学校,卷九典礼,卷十兵防,卷十一风俗,卷十二物产,卷十三古迹,卷十四陵墓,卷十五寺观,卷十六祥异,卷十七军务,卷十八帝纪,卷十九职官,卷二十宦绩,卷二十一选举,卷二十二耆旧,卷二十三孝义,卷二十四忠勇,卷二十五节烈,卷二十六制诰,卷二十七至卷二十九艺文,卷三十志余。此志之修,于史策先乡邦文献,习知之,故详赡明备,江汉间言方志者,皆盛加推许,无愧为良志。

猜你喜欢

  • 经世硕画

    三卷。明辛全(见《衡门芹》)撰。此书辑录前代有关治道的事迹和议论。分为二门,一曰《圣典采据》,皆记所谓自明太祖至明英宗五朝的善政。二曰《定论采据》,皆为宋明诸儒的论说,附有北魏至唐代的四条。书为其门人

  • 升庵集

    八十一卷。明杨慎(1488-1559)撰。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属四川省)人。杨慎幼年警敏,文才出众,十一岁能诗,十二岁拟《吊古战场文》、《过秦论》,为时人称之。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第一

  • 资治通鉴

    二百九十四卷 北宋司马光等撰。又考异、目录三十卷。是北宋时代修成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下迄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司马光之外,参加编

  • 南北奉使集

    二卷。明唐顺之(1507-1560)撰。唐顺之生平详见《广右战功录》(辞目)。是集凡二卷。一为《北奉使集》,乃其以职方郎中出核蓟镇兵籍时所作;一为《南奉使集》,乃其视师江浙所作。集中以勒谕、题疏、启札

  • 督抚经略疏

    八卷。明李遂撰。李遂,字邦良,丰城人(今属江西省丰城县)。嘉靖进士,历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倭寇海门时,李遂悉付平之,前后历二十余载。累擢南京参赞尚书。李遂博学多智,长于用兵,然亦善逢迎,由此益眷遇。

  • 夏小正通释

    一卷。清梁章钜(1775-1849)撰。梁章钜,字闳中,又字茝林、长乐(今福建闽侯)人。嘉庆七年(1802)进士,道光间官至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有是书及《经尘》、《清书录》、《称谓录》、《金石书画题

  • 书经述

    六卷。清许祖京撰。许祖京字依元,浙江德清人,乾隆进士,官至广东布政使。许祖京在其自序中称,他于“乾隆壬寅(1782年)八月往勘黑井水灾,箧中唯携《书经》,公暇辄披诵,循经文语意,衍为述注,示儿曹,使通

  • 地理玉函纂要

    二卷。无撰者姓名。“玉函”之名,相传本于唐邱延翰之书。然其书久已不传,而此书又托“玉函”之名作“纂要”,说明其书实非古籍。书中设有诸图,又杂以三合长生之说,末附《青囊经》的口诀及“捉心印、造理赋”数条

  • 泾野集

    三十六卷。明吕楠(1479-1542)撰。吕楠生平详见《周易说翼》(辞目)。吕楠集初刻于西安,既而佚阙。其门人徐绅、吴尊、陶钦重为删补编次,刻于真定。此本即真定刻本。凡三十六卷。吕楠之学出薛敬之,薛敬

  • 万历武功录

    十四卷。明瞿九思(生卒年月不详)撰。瞿九思,字睿夫,号慕川。湖广黄梅(今属湖北)人。师从耿定向。万历举人,遭县令诬陷,流徙居庸关。张居正救援得释,寄居京师西郊,授徒讲学。万历三十七年(1609)授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