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松峰说疫 温疫论类编

松峰说疫 温疫论类编

《松峰说疫》六卷,《温疫论类编》五卷。清刘奎(生卒年不详)撰。刘奎字文甫,号松峰。诸城(今属山东)人。刘氏家门鼎盛,然刘奎淡于功名,家居不出,以医术济人,颇有医名。其父字引风,素精医。刘奎承家学,潜心医学研究。《松峰说疫》成于乾隆四年(1789)。共分六门,亦为六卷。卷一为述古,引述《内经》、《伤寒论》及诸贤关于疫证之论述,兼抒己见,又及医案;卷二为论治,温疫名义论、统治八法、仿伤寒六经治法;卷三为杂疫和治法,备列俗称,各种温名、翻名、挣名,多为齐鲁间土语,而北方燕豫秦晋亦间有同称。其治法则称得之于泰山石壁中,试之有效,故广流传;卷四为辨疑,辨析前人治瘟疫偏误之失,伤寒与温疫之不同,并论说自己之见解以及与旧说相异之处;卷五为诸方,随证应用之诸方,多分载于各论治之下;卷六为运气,详论五运六气、司天在泉,与温疫联系最大,病情变幻莫测,医家随证施治,关健皆在于此。刘氏之说,兼通古今,其施治尤注意于乡僻贫寒之地,其处方用药,往往就随地可得之植物药材,发明应用,不尚奇珍。多为穷乡僻壤设立药方,如当时医家黄元御以浮萍代替麻黄,即刘氏所创。此书对研究温病学说有一定参考价值。《温疫论类编》亦为温疫类著作。是对吴有性《温疫论》重加订正编次。刘氏认为吴有性《温疫论》虽见解卓越,但“嫌其序次乱杂,前后倒置,不便观览”,故结合其临证经验,予以评释,有所增减。卷一为诸病;卷二为统治。前二卷,论述温疫病情,治法;卷三为杂证,论温疫诸杂证;卷四为撮要,论妇人、小儿温疫治疗;卷五为正误,正“伤寒例”有关温疫之误等。刘氏多有发明之处。而《温疫论》经刘氏“类编”和“评释”后,更足以豁习者之目,传作者之心,有益于后世。刘氏此书流传极广,曾远扬日本。上述刘氏二书曾收入《说疫全书》中。刘嗣宗序中称:刘氏所著之书尚有《中西救急简方》、《景岳全书节本》、《四大家医粹》等,然今不见传本。有嘉庆四年(1799)新刻本、道光二十年(1840)三让堂新刻本。

猜你喜欢

  • 周易释贞

    二卷。清末民初王树楠撰。此书专门对《周易》中的“贞”字进行诠释。作者认为《周易》本为卜筮之书,掌于太卜。故凡是《周易》中有“贞”字者,皆当释为“占”的假借字。并用“贞”上为“卜”字,“贞”“占”为一声

  • 春秋经传比事

    二十二卷。清林春溥(1775-1862)撰。春溥字立源,号鉴塘,又号蓼怀,闽县(今福建闽侯)人,清代学者、经学家。嘉庆壬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重与恩荣宴,加四品衔。著有《孟子外书补证》、《四书拾遗

  • 淮阳诗集

    一卷。附录《诗余》一卷。元张弘范(1238-1280)撰,一名《张淮阳集》。弘范,字仲畴。易州定兴(今属河北)人。官至蒙古汉年都元帅,累赠太师淮阳王。内载诗一百二十篇,词三十余篇。其诗皆五七言近体,虽

  • 周易廓

    二十四卷。清陈世熔撰。此书为陈氏研易的代表著作。之所以取名《周易廓》,是因为“扬雄有言,杨墨塞路,孟子辞而辟之,廓如也”的缘故。其书第一卷至第十六卷为释上下经中的六十四卦。卷十七、十八为释系辞传。卷十

  • 由拳集

    二十三卷。明屠隆(1542-1605)撰。屠隆,字长卿、纬真,号赤水、鸿苞居士。鄞县(今浙江宁波市)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除颖上知县,调任青浦知县,迁礼部主事,遭人诬谄,罢官归家,遨游吴越间,

  • 兴善寺历代名贤留题集

    二卷。清释净溥编。净溥里籍、生卒年等均不详。兴善寺在嘉兴府东南秦溪之上。是集凡二卷,上卷载诗,下卷载碑记。内有明大学士吕原记称:“寺创自梁天监二年,至周显德年间,坦法师开山为‘报恩院’,宋治平元年改‘

  • 松峰说疫 温疫论类编

    《松峰说疫》六卷,《温疫论类编》五卷。清刘奎(生卒年不详)撰。刘奎字文甫,号松峰。诸城(今属山东)人。刘氏家门鼎盛,然刘奎淡于功名,家居不出,以医术济人,颇有医名。其父字引风,素精医。刘奎承家学,潜心

  • 竹隐畸士集

    二十卷。宋赵鼎臣(约1101年前后在世)撰。赵鼎臣,字承之,自号苇溪翁,卫城(今四川盐源县)人。生卒年不详。元祐间进士。绍圣中,登宏词科。宣和中,以右文殿修撰知邓州。召为太府卿。鼎臣工诗,才气飘逸。曾

  • 叶书

    一卷。清黄生(1622-?)撰。黄生字扶孟,安徽歙县人。明朝诸生,自幼勤奋好学,一生擅长六书训诂研究,对文字的切声、演化研究颇深,对古音古训大都进行考证。清代朴学大师列传对黄生均有传述。他的著述多为考

  • 韵义便考

    六卷。清徐绍桢、龚嘉相同撰。龚嘉相字亮臣,滇南人,官怀远令。以官韵无善本,乃与其幕友徐绍桢同辑是书。编次按点画多寡为序。每字注末标明韵部、注以切语。义训遵《说文》、《玉篇》、《韵会》等,井征引经史子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