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杜工部集

杜工部集

二十卷。唐杜甫(712-770)撰。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或“杜陵布衣”,世称“杜少陵”。祖籍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生于河南巩县。唐初诗人杜审言之孙。年少好学,七岁能诗。开元十八年(730)至天宝四年(745)漫游祖国南北,并结识李白、高适等著名诗人。后困居长安十年,过着“卖药都市、寄食友朋”的生活,也加深了他对社会的认识。至德二年(757)投奔唐肃宗,为左拾遗,后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759)至成都定居,于浣花溪畔筑草堂。还曾入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大历三年(768)离开夔州,此后居无定所,以一叶小舟漂泊于潭州、衡州、耒阳之间。大历五年病逝于江上舟中。杜甫一生忧国忧民。既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又有“恶竹应须斩万竿”的嫉恶如仇的战斗激情。他的诗表现出强烈的时代色彩、鲜明的政治倾向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其诗意境深厚完整、语言锤炼精确,节奏顿挫,音调铿锵嘹亮,诗风沉郁。除乐府歌行、五七言古体、律诗、绝句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和拗体诗。杜甫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不仅忧国忧民成为历代诗人咏唱不尽的主题,杜诗艺术形式的规范性,也为后人学习、借鉴的楷模。著有《杜工部集》。据新、旧《唐书》载,杜甫身后有“集六十卷,行于江汉之南。”但已散佚。后润州刺史樊晃编有《杜工部小集》六卷,唐后亦不传。北宋宝应二年(1039),王洙收集整理杜甫诗作,分体编年,辑成《杜工部集》二十卷。共录诗一千四百零五首。然此本也未及流行。嘉祐四年(1059),王琪、何琭、丁修等人又对王洙本重新编订,在苏州雕板刊行,是杜甫集的最早刻本。后来杜诗的编年、分体、集注、增校、注释等皆源于此本。现存两种南宋刻本残卷和汲古阁毛晋命刘臣影宋抄本、毛扆命王为玉重抄补本、及钱曾述古堂影宋抄本等,分藏于北京、上海图书馆。该集还被收入《四部备要》。另有《续古逸丛书》本,题为《宋本杜工部集》二十卷,补遗一卷。

猜你喜欢

  • 葛太史集

    五卷。明葛曦(约1598年前后在世)撰。葛曦,字仲明,号凤池,德平(今山东德县一带)人。生卒年不详。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官翰林院检讨。著有《葛太史集》。据崇祯九年(1636年)其侄如麟后序称

  • 群书拾唾

    十二卷。明张九韶(生卒年不详)撰。张九韶生平亦不详,著有《元史节要》。本书仿王应麟《小学绀珠》的体例。以数记事。分十二门,共一千一百二十五条。便于检阅。有李登序,谓其超出乎《类聚》、《通考》等书,则过

  • 安老怀幼书

    四卷。明刘宇(生卒年不详)编。刘宇字志大,河南人。成化年间进士。官至山西按察司副使。此书为丛书,共两种,包括《安老书》三卷,《怀幼书》一卷。宋咸淳年中陈直撰《养老奉亲书》,元大德年间邹铉续补为《寿亲养

  • 广名将传

    二十卷。明黄道周(1585-1646)注断。黄道周,字幼平,号石斋,漳浦(今属福建)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为经筵展书官。崇祯时,因言时事屡遭贬官。北京失陷后,又辅政南明福王,

  • 少湖文集

    七卷。明徐阶(1494-1574)撰。徐阶,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其生平详见《岳庙集》条。是集所收乃徐阶外谪延平府任推官三年秩满北上,延平士人裒其前后诸作,为之付梓刊行。凡六十七卷,文五卷,语录一卷,

  • 淮阳诗集

    一卷。附录《诗余》一卷。元张弘范(1238-1280)撰,一名《张淮阳集》。弘范,字仲畴。易州定兴(今属河北)人。官至蒙古汉年都元帅,累赠太师淮阳王。内载诗一百二十篇,词三十余篇。其诗皆五七言近体,虽

  • 大泉图录

    一卷。清鲍康撰。鲍康,详见《续泉汇》条。前有鲍氏自序,次图录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大钱,次图新疆各钱、大钱别品,及前所遗与吉语各钱;并抄板式样,为补遗。末以与阎丹初论钞诸书附之。书中所图,其咸丰大钱,面

  • 水田居士文集

    五卷。清贺怡孙(生卒年不详)撰。贺怡孙字子翼,永新(今属江西)人。明末诸生。曾与陈宏绪、徐士溥、曾尧臣等在豫章(今南昌市)结社,明亡后归隐乡里。康熙十八年(1679)为避举荐,削发缁衣,逃入深山,读书

  • 知非录

    一卷。清代邓锺岳撰。邓锺岳字东长,号悔庐,聊城(今属山东西部)人,官至礼部左侍郎,著有《寒香阁诗集》。此书是作者晚年讲学的札记,全书论述了作者关于性理方面心得。

  • 六艺论疏证

    一卷。皮锡瑞(1850-1908)撰。锡瑞字鹿门,善化(今湖南长沙)人,清代经学家。光绪壬午(1882)举人,曾主讲湖南龙潭书院、江西经训书院。光绪二十四年(1898),因赞成变法维新,受到顽固派弹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