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李遐叔文集

李遐叔文集

四卷。唐李华(约715-约774)撰。李华,字遐叔,赵郡赞皇(今河北)人。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及第,天宝二年(743)登博学宏辞科。天宝十一年(752)任监察御史,后贬杭州司户参军。又被擢为检校吏部员外郎。上元中召为右补阙,司封员外郎。大历初卒。李华善属文,与萧颖士交游甚密,文章齐名。倡导古文,反对骈文。其名篇《吊古战场文》为历代选家所推重。曾作《鲁山令元德秀墓碑》,颜真卿书,李阳冰为篆额,后人争相模写,传为“四绝碑”。著有《李遐叔文集》。此集为李华殁后,由后人所辑。共四卷。卷一为赋、序、书、颂、赞,卷二为论、铭、传、碑,卷三为记、墓志铭、墓表、墓碣铭,卷四为文、诔、碑铭、杂著、诗。前有独孤及序。其诗富于辞采,文词绵丽,精采焕发,实可与古人相匹敌。萧颖士见其所著《含元殿赋》,以为在景福之上,灵光之下。《旧唐书》称“李华有文集十卷”。独孤及序则称“自监察御史以前十卷,号为前集。其后二十卷,有一百四十四篇赋、颂、诗、表等,为中集。”又称“他日继于此而作者当为后集。”盖其时李华尚在,但卷数却不合。但《郡斋读书志》与《直斋书录解题》均未著录,则说明南宋时原本已佚。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曾录有《李遐叔文集》一种,系旧抄本,不分卷。有独狐及序,附深肃送序祭文,顾没祭文。此书有《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书经集传

    见《书集传》。

  • 天香楼帖

    十二卷。清王望霖辑。王望霖字济苍,号石友。此初刻八卷,为明人五卷,清人三卷,嘉庆元年(1796)至九年(1804)刻成。续刻二卷。又梁同书及成邸各一卷,道光十五年(1835)勒成。此帖皆为真迹。有上虞

  • 华夷变态

    五卷。林怒、凤罔编。林怒及其子凤罔,日本人,德川幕府的鸿文学士。该书系日本德川幕府根据赴日的中国和南洋各国的商人、船员收集的关于清朝的情报所编。日本人以明朝为华夏,清朝为夷虏,该书主要记明清易代及其后

  • 兖州府志续编

    二十卷。清金一凤等纂修。金一凤字紫庭,山阴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由贡生任兖州知府。考兖州志,创修于明万历元年朱泰,再修于万历二十四年于慎行,三修于康熙二十四年太守张鹏翮。时又过30余年,其间康熙

  • 古今词话

    六卷。清沈雄撰。沈雄字偶僧,吴江(今江苏苏州市南部)人。生卒年事迹均不详,著有《柳塘词》。本书所述,上起于唐,下迄康熙中叶。杂引旧文,参以近人之论,亦间附己说。分“词评”、“词辨”、“词品”门。征引颇

  • 法言集注

    十卷。宋司马光(公元1019-1086)撰。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山西夏县)人,宝元元年进士,历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神宗时,任翰林学士、御史中丞。熙宁间王安石推行新法,他竭力反对,出外。退居洛阳

  • 乐志堂诗集

    十二卷。《诗续集》三卷。《乐志堂诗略》二卷。清谭莹(生平详见《乐志堂诗集》)撰。该诗集内容可分前后期,早年诗作以华丽为主,晚年则多激壮凄楚之音。集中如《珠江秋糯》、《秋草黄叶》诸律,均为早年在西园吟社

  • 陆机晋纪

    一卷。惠帝起居注,一卷。清汤球辑。陆机(261-303),字士衡,西晋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初仕吴为牙门将,后任晋太子洗马,著作郎等职,有《陆士衡集》。该书原四卷,记晋宣帝(司马懿)、景帝(

  • 尚论张仲景伤寒论

    见《尚论篇》。

  • 慎言集训

    二卷。明敖英(生卒年不详)撰。敖英字子发,清江(今属江西)人。正德十六年(1521)中进士,官至河南右布政使。此书为他督学陕西时刊行,以示诸生学习之用。上卷分二十二目,共二百四十二条,以《戒多言》为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