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朱九江集

朱九江集

十卷。首一卷。清朱次琦(1806-1881)撰。朱次琦,字子襄,号稚圭。咸丰间以进士知襄陵。旋隐居九江乡。以启迪后世为务,学者称为九江先生。工八法。晚年生病时,尽燔其稿,人得其寸纸只字,珍以为宝。著有《论史口说》、《大雅堂诗集》。是书内容卷首分别为序、年谱(门人简朝亮撰)、目录和诗序。正文卷一至卷五为诗,凡二百首;卷六至卷十为文:卷六为折、记事各二篇,跋、记各一篇;卷七为书十八篇,卷八为序、序例、凡例、条规各一篇,卷九为碑二篇、墓志铭三篇、文七篇,代曾钊作文一篇,卷十附录杂文五篇。是书传世本有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三十三年(1907)二种版本。

猜你喜欢

  • 满汉合璧帝后全徽

    一卷。是书为抄辑清天命至同治朝,十帝二十一后全谥,卷首并列肇、兴、景、显四代帝后尊谥。书为满汉字合璧书写。按有清一代制度,帝后尊谥,太祖高皇帝以创业垂统,累加至二十四字,孝慈高皇后则十六字,太宗文皇帝

  • 出三藏记集

    十五卷。梁代释僧祐撰。僧祐生平事迹详见《弘明集》条。《出三藏记集》一书,简称《祐录》意在订正经译。全书共分四科:一、撰缘记,二、诠名录,三、总经序,四、述列传。记印度佛教结集及新旧名义异解有一卷,共五

  • 云淙琴趣

    三卷。邵章(1874-1953)撰。邵章字伯絅,号倬庵,浙江杭县(今属浙江余杭)人。光绪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杭州府中学堂、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湖北法政学堂及东三省法政学堂监督,法律谘议官,奉天提学使,

  • 蛰园丛书

    五种,七卷。清吴丙湘编。吴丙湘,仪征(今江苏仪征)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丛书无总题,仅有“蛰园校刻”四个字,一般称为《蛰园丛书》,收清代学者著作五种:孙兰《大地山河图说》一卷、《柳庭舆地隅说》三卷、汪

  • 韵镜

    一卷。现存最早的韵图。作者已不能确知。传本卷首有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张麟之识语,及他在嘉泰三年(1203年)的序。此书的成书年代历有争论,罗常培《通志七音略研究》云:“等韵图肇自唐代,非宋人

  • 闽音研究

    七章。陶燠民著。是书介绍了福州话的声、韵、调系统和仿照国语罗马字制定的“闽话罗马字方案”。叙述了声母类化律(即辅音在双音词非首音节连读时的同化音变规律)、连续变调规律,并用表格形式将福州音与古音、国音

  • 数学拾遗

    一卷。清丁取忠(1810-1877)撰。丁取忠,字果臣,号云梧,湖南长沙人,自幼喜算学,刻苦钻研四十年,博通古今数书。培养后学黄宗宪、左潜、曾纪鸿于长沙古荷花池白芙堂,后与吴嘉善相识,共同研治数学。著

  • 读诗考字

    二卷,补一卷。清程大镛撰。大镛字韵生,江苏清河(今江苏省淮阴县)人。此书对群经引《诗》而字有不同者,汇而别之,共分为十三考:一、《四书》引《诗》异字考;二、《左传》引《诗》异字考;三、《礼记》引《诗》

  • 文选理学权舆补

    一卷。清孙志祖(1737-1801)编撰。孙志祖编撰此书目的是“欲广汪师韩之书,以示世之为选学者”(《自序》)。其体例:首列篇名,次列出选文之内容、章句等有疑义及衍误、讹脱之处,参核前人的评论,间有按

  • 孝经解纷

    一卷。无名氏撰。是书不主经传之说,也不从他本分章。只就有“子曰”及“故”字为断,无“子曰”及“故”字者则就有结证处为断。书共分二十二章,又分为四段。首章总提,引诗一证,为第一段。二三四五章即申念祖修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