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本语

本语

六卷。明高拱撰(详见《春秋正旨》条)。此书成于万历四年(1576年),距高拱罢归之日已是十三年了,所以其开卷即以否泰两卦君子小人消长为言。其中论裴度、论刘晏,皆阴以自比。论李林甫、论哈玛尔,皆以阴比徐阶。论卢怀慎,则阴比殷士儋辈,因不满于世道而发愤作此书。书首高拱在自序中说:“予尝有言曰:天理不外于人情,然圣人以人情为天理,而后儒远人情以为天理。是故圣学湮,圣化窒。夫事有本情,而人有本心。出吾本心,以发事之本情,则议道而道不暌,作之于事,可推四海而准,通千古而不谬。何者?天理人情固如是也,故曰君子中庸。又曰和,夫中也者,言乎其当也。庸也者,言乎其平也。和也者,言乎其顺也。皆本人情。不远人以为道,作本语。”其中有些内容甚为舛误,如其言隆庆六年宿良乡梦见孔子之类,颇为夸诞。又如谓无意之妙非意之所能为,故圣人贵忘之类,也颇涉虚无。至驳伊川说春秋灾异一条,欲破董仲舒、刘向、刘歆之说,遂谓天道不关于人事,尤为纰缪。其它辨诘先儒之失,抉摘传注之误,词气纵横,亦其刚狠之余习。但其中也颇有剖析精当之处,不可磨灭。卷五以下,皆论时事,颇切中明季之弊。如其谓:今人只用形迹,更不察实,故有务为夙夜奔走之状以为勤者,然有益于事则鲜,务为慷慨忧时之说以为忠者,然有济于事则鲜,夫无益于事,勤于何有,无济于事,忠于何在?若在上者惟要诸有益于事者为勤,有济于事者为忠,而形迹不得以为溷,则务实者既可以奏功,无实者亦不敢增扰。等等。《明史·高拱传》称其练习政体,有经济才,在此书之中也时有体现,对后世亦不乏有参考价值。此书有明刻本、《指海》本、《四库全书》本以及《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等。

猜你喜欢

  • 俗语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此书杂录古今谚语及方言,标其原始。凡经史、小学诸书,均有采据。其采自说部者,并各注书名于其下,虽是解释常言,但考证颇近于古。然如释大夫称主,引《左传》及《国语》为证,而《周礼》以主

  • 古文尚书正辞

    三十三卷。清吴光耀撰。吴光耀为湖北江夏人,生卒年不详,约于洪良品同时。吴光耀亦为尊信《古文尚书》者,此书之广博亦略胜洪良品《辨惑》,只是全书繁冗琐碎,不如洪书简明、系统。然书中亦多有可取之处,比如吴光

  • 月川语录

    一卷。明曹端(见《太极图说述解》)撰。是书为赵邦清辑其讲学之语。此非端所自著,不足尽其底蕴,端讲学之书还有《理学要览》、《性理论》、《儒家宗统谱存疑录》等,并载《千顷堂书目》,但皆未见其书。《千顷堂书

  • 周易董氏章句

    一卷。辑佚书,魏董遇撰,清马国翰辑。董遇字季直,建安初年举孝廉,明帝时官至大司农,其事附于《三国志》魏志王朗传中。陆德明《经典释文》称,有《董遇章句》十二卷。《隋书·经籍志》载,魏大司农董季直注《易》

  • 易象大意存解

    一卷。清任陈晋撰。任陈晋字似武,号后山,一号以斋,江苏兴化人。任大椿之祖父。乾隆四年(1739)进士,官至徽州府教授,以通经闻名,有《燕喜堂文集》、《后山诗集》。此书不载经文,惟折衷诸家之说,阐明易象

  • 说文叠韵

    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刘熙载、袁康撰。刘氏生平著述,见《说文双声》。袁康(生卒年不详)为刘氏弟子,字竹一,宝山(今属上海市)人。此所谓叠韵,指古韵相叠。许氏《说文》于字下系声,字声二者有双声,有叠韵

  • 考声

    五卷。唐张戬撰,近人龙璋辑。《考声》即《考声切韵》,此书不见于新旧《唐志》,历来公私书目亦未见著录,明修《永乐大典》,于每韵每字之音,胪列见存小学之书略无遗漏,亦未载此书,则其书亡佚已久。惟《慧琳音义

  • 乐经以俟录

    明瞿九思撰。瞿九思有《春秋以俟录》已著录。该书首以十二律衍为十二月令,摹仿《礼记》内容,颇为芜杂。他解释用宫逐羽而清角生,引商刻羽而流徵生,认为凡是乐调每均自下而上。因为下宫居于羽调的羽位,似乎是以宫

  • 淮南子校本

    二十一卷。清庄逵吉(1760-1813)校。逵吉字伯鸿,江苏武进入。嘉庆初年任县令等职。据庄逵吉自序载:“乾隆甲辰(1784),读《道藏》于南山之说经台,览《淮南内篇》之注,病其为后人所删改,质之钱别

  • 传信适用方

    二卷。宋吴彦夔(生卒年不详)撰。吴彦夔,字拙庵,南宋医家。此书旧本不著撰人姓氏,《宋书·艺文志》载此书亦不言作者,《四库全书》据陈振孙所言断为吴彦夔所撰,成于南宋淳熙庚子(1180)。全书分上、下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