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穀梁传注疏校勘记

春秋穀梁传注疏校勘记

十二卷。清阮元撰。阮元在组织学者校刻《十三经注疏》时,又对它们又进行了校勘,成《十三经注疏校勘记》,《春秋穀梁传注疏校勘记》即其中的一种。晋代经学家范宁《春秋穀梁传集解》网罗魏晋各家之说,唐代学者杨士勋《春秋穀梁传疏》以范宁《集解》为本,广为发挥,对穀梁学贡献很大。但流传后世,出现了不少错误。阮元《春秋穀梁传注疏校勘记》广泛搜罗不同版本进行校勘。自序说他本人曾作过校录,后又命元和生员李锐合唐石经,元版注疏本以及闽本、监本、毛氏汲古阁本以校宋十行本中的讹误,将异文摘录出来,进行罗列,由阮元亲自定其是非。据此可知李锐对《春秋穀梁传注疏》的校勘用力较多。李锐(1768-1817)字尚之,一字四香,元和(今苏州)生员,聪敏博洽,尤精算学。嘉庆年间阮元任浙江巡抚,创诂经精舍,将他延至西湖,校勘《礼记正义》。阮元辑《畴人传》,李锐用功最勤。《春秋穀梁传注疏校勘记》(又称《春秋穀梁传校勘记》)后还附《释文校勘记》一卷。卷首有阮元序,序后罗列引用书目,有单经本一种(唐石经)、经注本一种(宋椠残本)、单疏本一种(钞宋残本)、注疏本五种(元本、十行本、闽本、监本、毛本)。校勘字句则以宋十行本为主,摭取名本异文遗字,注在下面,参考各家之说定其是非。大体上考证精确,引据博洽。虽偶有疏失,对学者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该书有阮元汇刻《十三经注疏》(收入《皇清经解》本、光绪二十四年(1898)苏州官书坊刻阮元《宋本十三经注疏并经典释文校勘记》本。

猜你喜欢

  • 多识集

    十二卷。清魏裔介(1616-1686)编。魏裔介字石生,号贞庵、昆林,直隶柏乡(今属河北省)人。顺治进士,从顺治四年至十一年,他已由工科给事中逐级升至兵科都给事中,顺治对他任其职的突出表现非常赏识,多

  • 得月簃丛书

    二十种,五十二卷。清荣誉编辑。荣誉字子誉,满州正白旗(今内蒙古自治区正镶白旗)人,官河南鲁山县知县。荣誉家世有藏书,其人喜读书,为满州好学之士,其他事迹不详。《得月簃丛书》为荣誉官于鲁山时刻于县斋,收

  • 加减乘除释

    八卷。清焦循(1763-1820)撰。焦循字理堂,号里堂,江苏甘泉(今扬州)人,嘉庆六年(1801年)举人。他生平博闻强记,识力精卓,经史历算,无所不精。数学专著有:《天元一释》八卷、《释弧》三卷、《

  • 尹楚珍年谱

    不分卷。清尹壮图(1738-1808)自记。壮图字万起,号楚珍,云南蒙自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江南道监察御史、内阁学士等官。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因进言获罪,降职回籍,

  • 礼记质疑

    四十九卷。清郭嵩焘(1818-1891)撰。嵩焘,字伯琛,号筠仙,一号玉池老人,湖南湘阴县(今湘阴县)人。早年就读长沙岳麓书院,与曾国藩为至交。1847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兵部左侍郎,苏松粮道,

  • 春秋左氏经传义略

    一卷。陈沈文阿(503-563)撰,清马国翰辑。文阿字国卫,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著名学者沈峻子。少习父业,研精章句。他博采先儒异同,自为义疏,通《三礼》及《春秋》三传,位列五经博士。梁简文帝引他

  • 筹洋刍议

    一卷。薛福成(1838-1894)撰。薛福成,字叔耘,号庸盦,江苏无锡人。同治六年(1867),副贡生,入两江总督曾国藩幕府,以劳绩历保选用同知。后随李鸿章办洋务。光绪十年(1884),授浙江宁绍台道

  • 龟巢稿

    二十卷。元谢应芳(1296-1392)撰。应芳字子兰。武进(今属江苏)人。以讲学为业。江浙行省举其为清献书院山长,不就。至正初,隐居白鹤溪,构室名龟巢,自号龟巢老人,因以名集。卷一赋,卷二至十一诗词,

  • 拙存堂史括

    三卷。明冒起宗撰。冒起宗,如皋(今江苏如皋)人,崇祯时进士。授行人。选南考功。掌内计。当时很多人害怕他的为人公正。出为充西佥事。当时流寇据河南。冒起宗监河上军。故使贼寇不能渡河。后来备兵岭西。不久调到

  • 南华评注

    不分卷。清张坦(生卒年不详)撰。张坦,字方平,号一庵,泰安(今属山东)人。撰有《南华评注》一书,此书成于康熙十七年戊午(1687)。书前有序,说他广求古注数十余家,采其简当,删其繁芜,又参以己意作为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