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言
一卷。明孔承倜(生卒年不详)撰。孔承倜字永冠,曲阜(今属山东)人,孔子六十代孙。曾任保定知县,终于荆王府长史。此书为作者的札记。其学出于王守仁。故以钟柝喻性,明其本空。书中又言,朱熹中年学尚未悟,至晚年才甚悟。今人不在悟处用功,却于悔处执迷。此即王守仁“晚年定论”之说。有孔昭焕家藏本。
一卷。明孔承倜(生卒年不详)撰。孔承倜字永冠,曲阜(今属山东)人,孔子六十代孙。曾任保定知县,终于荆王府长史。此书为作者的札记。其学出于王守仁。故以钟柝喻性,明其本空。书中又言,朱熹中年学尚未悟,至晚年才甚悟。今人不在悟处用功,却于悔处执迷。此即王守仁“晚年定论”之说。有孔昭焕家藏本。
十五卷首一卷。清郑玫纂修。郑玫字文玉,号虚舟,福建龙岩人,举人,康熙间任三水知县。为官善政,初上任时,三水因地势低水患最甚,其单骑四出,巡视基围,设法堤防,督劝修筑,自此基围高筑,田舍无恙,士民德之,
①一卷。清方苞(详见《周官集注》)撰。本书崇宋而抑汉,奉程朱以压郑玄。只有读古文《尚书》,不以朱熹所疑为是。苞根据《史记·儒林传》,“安国以今文读之,及安国自序考定文义,定其可知者”等话语,认为本文缺
无卷数。清乔大凯撰。乔大凯字颐庵,济宁州(今属山东)人。乾隆十八年(1753)举人。此书每彖爻之下都先列《本义》、程《传》,次列诸儒旧说,而以己意加以折衷。其所采掇,不出习见之书。间有自出新义的,如说
四卷。明梅淳(约1586前后在世)编。梅淳,安徽当涂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本书成书前,元释天镜曾辑录岳阳楼石刻诸诗,其本久佚;嘉靖间,有取岳阳题咏与洞庭分为二集者,芜杂无次。梅淳因合洞庭君山、
见《老子》。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此书以脉证形色编为歌括,以便记诵。可能为市井俗医所作。
四卷。清罗汝怀撰。罗汝怀字念生,湖南湘潭人,道光拔贡,曾官龙山训导。此书只五卷,释文至坎卦离卦而止。中间又缺第二卷。实只四卷。凡易中词句,无论“于”、“乃”、“其”、“哉”、“或”等虚字,还是“一二三
八卷。明姚翼(约1561年前后在世)撰。姚翼,字翔卿,号孺参,晚号海屋子。归德(今河南商丘一带)人。生卒不详。由岁贡生官湖北广济县(今武穴)知县。是集皆所著杂文,编年排次。姚翼为茅坤妇弟,其文格亦略有
十卷。唐权德舆(761-818)撰。权德舆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奉安)人。少以文章知名。德宗建中元年从政,累官至宰相、刑部尚书,后出镇兴元,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德舆善诗文,精通经术。长于五古。著有《童
四卷。明江以东(约1582年前后在世)撰。江以东,字贞伯,安徽全椒人。生卒年不详。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官至江西提学副使。著有《江岷狱文集》。是集为其门人谢廷谅、谢廷赞、舒曰敬、晏文辉同编。凡四